品读一读一生

                            

原载于《印象西南院》49期

文学、戏剧、影像,这些虚构艺术的美妙之处,在于读者与观众能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与故事中的人物共振、共情,获得远超自我经验的情感体验。一些故事在读完后,读者也仿佛过完了一生,体会着劳乏、充盈和平静。这些故事大多没有扶摇直上的酣畅淋漓,更多是涂抹着无奈和遗憾这些日常底色。而这些,往往就是我们最终读到自己的缘由。

一读一生,亦读,亦生。

在唐朝,杜甫曾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现在,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拜读古大侠生所有著作,大侠笔下的英雄豪杰,浪子游侠,无一不是惹人爱,招人疼。但真正让体会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的,当属《三少爷的剑》。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寸心之争,生死忘矣。翠云峰,碧水湖,神剑山庄谢晓峰。江湖上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神剑山庄,也没几个人没听说过神剑山庄的谢晓峰。尚还是垂髫童子的谢晓峰,凭着手中三尺长剑击败江湖中成名已久的剑客华少坤,从此誉满天下。

年少成名,少年多金。他是武功高绝的名剑客,也是文采风流的浪诗人。江湖中立名以来,挑战,或者被挑战,无一败绩,谢晓峰的名声,随着剑下亡魂的累积到达巅峰。但他并不快乐,名声就是包袱,名声越大,包袱越重。这包袱,是他的剑——天下第一剑。

一个剑客,要击败多少人,才能得到天下第一剑的称号?

没人知道,连谢晓峰自己也忘却了,他只知道,这里面有很多人,他本不用甚至不该出手。但人生就是充满这么多的无可奈何,他不愿杀人,他不愿做天下第一剑客。但他如何能放下手中这柄剑?也没有人允许他放下,当他放下这柄剑的时候,等待他的,就只有一种命运——死亡。

他是神剑山庄庄主,他是谢家三少爷,他是天下第一剑客。他不能败,绝不能败于别人剑下。但他已经败了,他的心已死——杀人,诛心。在名声达到巅峰的时候,这位天下第一剑客做出了他的选择——“逝”于神剑山庄。从此,江湖上再没有那个风流潇洒,剑术无双的三少爷,却多了一个意志消沉,落拓潦倒的阿吉,为了自由,渴望挣脱名誉枷锁、摆脱江湖纷争,心甘情愿成为贫民的阿吉。

一朝做了江湖人,终生尽皆江湖事。想归隐,又谈何容易?

“没有用”的阿吉和天下第一剑客,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两种判若天渊的人格,交织于谢晓峰这个人。余生中,谢晓峰历经几度沉浮,几番隐去,终在至臻化境中彻悟剑道与世道,彻底隐迹于茫茫俗世。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于我而言,金大侠似杜甫,而古大侠似李白。金大侠的侠道,是侠而优则仕,直而正。古大侠的侠道,是侠而优则隐,奇而诡,不仅隐出朝堂,甚至隐出江湖。读书,读己,古大侠笔下的人物,往往如一面镜子,镜中往往能映射到读者的人生。谢晓峰的一生,是为灵犀,是为明镜。

一直觉得年轻人去谈人生是件大言不惭且注定肤浅的事情,所以于我而言一本书与其说的是读完感觉过完了一生,更多的它写的是某些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与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里年轻人共有的挣扎与彷徨。

人生是人类通用的总体概念,却又因其复杂性不得不以个体经历的形式体现,即人来谈论人生时以偏概全的嫌疑不可避免。也就是说没有通用的人生定义或人生的定义也可以区块链化,个体以其自己的方式理解的人生即是人生本身,且这理解并不与其他个体相通。

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是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主人公渡边在多年之后回忆起前半生的往事种种。如同这世上大多的文学作品,是在讲爱情青春世事变迁,讲到最后也总是人生长叹。

关于离别的隐痛

Norwegianwood,knowingshewould.挪威的森林是甲壳虫乐队的名曲,村上和约翰列侬都是通过一个爱情故事跟这个世界谈人生的离别与失去的必然。

渡边的一生中人群熙攘,从年少时好友木月自杀到最后一个故事的参与者玲子的离开,他从对木月的难以释怀到平和地接受直子的离世,刻画了一个人如何逐步成长到学会了与离别的隐痛淡然共存。佛家说珍惜当下所得皆是机缘,却不应执着于果,其教化世人的也是同一种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至于人生中那些蹉跎的岁月死去或离去的人们与无可追回的懊悔,唯有文字不完整地记录着岁月的洪流中曾具象又消逝的一切。就像如同村上自己的开篇献词,这本书就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

关于孤独的本质

故事的结局是渡边给绿子打电话,绿子问他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

“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终将奔赴的是什么,这大概就是孤独的本源和本质了。”

这是译者林少华先生写在序言里的一句话。很多年以后真的走在挪威的一座森林里时,早已经忘却书里的大半细节的我,记忆却偏偏溯洄至此。挪威空旷而漫长的雪夜,那片空气冷清而稀薄的森林里啊,即没有老虎也没有黄油,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吧。

依照尼采的理论,人的孤独的本质是来自灵魂且具有神性的,寻求他人理解不仅是徒劳且会让其失去灵魂与思想的独特性。而适应孤独是对自我认知的途径和学会于庞大的自我相处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即实现精神自由。

关于死亡的思考

在挪威的森林的价值观里,死亡并不是作为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多年前丹布朗也出一本失落的秘符,是讲共济会所守护上帝的秘密,千百年来人们都以为关于这人类最终的秘密是关于永生,最后却发现是关于死亡的隐秘,而参透死亡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参透永生。

这是极有意思的一个对死亡持中立态度的观点,死亡和生命作为两个磁极辩证共生得存在。而人生具有荒诞色彩的是,正是死亡的存在赋予生命与时间以意义,没有死亡的思考不足以谈人生。书中死了三个人,村上对他们思想性格经历的描写鲜活细致,唯独对死亡行文潦草。其发生和结束都没有清晰的线索却莫名在某种层面上逻辑自洽,就像人生中万物的来去,自有某种无从溯源的大智慧,每个人都像量子态下的一只猫,生与死都变成了一种观测时被实体化的一种状态那样符合逻辑。

关于生命的荒芜

喜剧基调明快富有张力,但总是悲剧读来更有人生的韵味与厚重感。

日本文学有种著名的苍凉感和末世感,很多人说这是因长期的地震海啸及贫瘠的土地,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思维上形成的深远影响。又许是我天性悲观的原因,总会在日本作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人生的荒芜。少年初读时非常的丧,人生的无力与虚无陈列在面前的无所适从,但是真正的英雄主义本来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不是么。

人生啊,或轰轰烈烈大张旗鼓,也有人细水长流浅尝则止,变幻无常却殊途同归。

东方的佛家讲禅讲道,西方文化讲究人生findpeace,人类肤色种族文化语言不同,究其对人生本质的追求却是异曲同工。努力为人生上些色彩赋予些意义,长远来说也是教人与生命的荒芜本身心平气和的共生。

正如渡边做的,放手过去不执着未来,活在当下学会珍惜,对生活报之以歌。

前路漫长曲折却又天光明媚,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图文/设计二院陈奕天造价院程雨佳

审定/群团工作部

原标题:《品读

一读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