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泄气海底光缆被毁可谓一箭三雕,欧洲
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泄气之后,不久,挪威的海底光缆也被损毁了。
至于这些基础设施被毁到底是自然原因还是人的原因,目前没有确定的答案,但从欧洲各国初步调查来看,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有人刻意为之。
比如北溪天然气管道本身就非常厚实,而且埋藏在几十米深的海底,普通人根本就没能力把它炸毁。
从目前相关数据推断来看,北溪管道有一处损毁至少需要7百公斤的TNT,能够携带如此重量的炸药精准把北溪管道炸毁,这个过程没有一些军事设备辅助,基本上不可能做到。
那到底是谁有能力把北溪管道炸了,又是谁有动机把这些天然气输送管道给炸了呢?首先可以排除俄罗斯和欧盟。
虽然俄罗斯跟欧盟目前有一些矛盾,对于天然气管道跟两者利益息息相关,两者不可能主动把天然气管道给炸废了。
真心希望把北溪管道炸废的,肯定是那些能够坐收渔翁之利的相关利益方,那谁才是真正的利益获得者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但从北溪管道被炸以及挪威海底光缆被炸的时间点来看,这个点夹得非常准。
目前欧洲正准备进入冬季,进入10月份之后,欧洲的天然气将迎来使用的高峰期。
而一直以来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都有严重的依赖度,最近几年,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整体天然气进口量的比重一直达到45%左右。
但是从年开始,欧洲一直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欧洲各国一直想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
那欧洲真的能够摆脱俄罗斯的天然气吗?我觉得短期内不太现实,没有俄罗斯出口天然气,欧盟的天然气就非常紧缺,而且价格持续飙涨,不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9月份可能看不出来,但是进入10月份之后,随着欧洲天然气使用量进入高峰期,到时他们就意识到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性。
假如这个冬天欧洲真的缺天然气了,不排除他们有可能重新跟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上,重新加大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如此一来,在一些制裁措施上面就可能变得投鼠忌器。
可能看到了欧盟的这种顾虑,所以有一些国家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两个天然气管道都直接炸了,直接断了欧盟的后路。
不过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之后,欧盟多个国家都发出了谴责,甚至考虑有可能在未来维修北溪天然气管道。
眼看欧盟还不完全死心,有些国家就直接把挪威的海底光缆给炸了。
那为什么要选择把挪威的海底光缆给炸了呢?而不是炸别国的光缆?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精心策划。
这点得从欧洲的电力格局去深入分析,才知道背后的用意。
目前欧洲电力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天然气作为原料,比如德国天然气发电量占整体发电量比重大约是1%左右,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势下,德国的电价也一路上涨。
在即将到来的冬天,天然气肯定会优先用于供暖,如此一来天然气发电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想要保持正常的电力供应,只能寻找其他途径,比如加大煤电或者从外部进口电力。
目前德国的电力主要从法国进口,另外在年他们跟挪威建立了一条电缆,这条电缆可以实现双向输电,平时可以把德国的风电输送到到挪威,而在非季风季节则可以从挪威进口水电。
这次挪威电缆被炸,其实就是某些国家给德国下了一个警告,你要是再不听话,其他电力设施随时也可能被炸掉,所以你要乖乖听话,要不然后果自负。
所以在北溪天然气管道以及挪威海底电缆被炸了之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幕后主使者真正实现了一箭三雕。
第一雕、迫使德国向乌克兰输送更先进的武器。
目前俄乌中都持续焦灼,虽然欧美一些国家没有直接参与到战争当中,但一直在给予资金以及武器上的支持。
之前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一些国家都向乌克兰输出了一些常规武器或者一些防御性导弹,但这些武器可以说是不痛不痒。
对此美国觉得很不爽,一直在要求欧盟一些国家加大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力度,尤其是强调要出口一些重型武器,但德国等一些国家压根就没把这当一回事。
但是在北溪管道被炸了之后,德国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地时间10月2日,德国外长不顾个人安危前往乌克兰熬萨德地区,并与乌克兰国防部长进行了“防空洞会谈”。
在这次的“防空洞会谈”中,德国已经决定向乌克兰提供最强防空系统IRIS-TSLM,这个防空系统是德国军工企业自主研发的武器系统,分别有短程和中程两款系统。
这次德国承诺援助的IRIS-TSLM属于中程防空系统,每套造价已经突破了1.5亿欧元(超过10亿人民币)。
如此昂贵的防空系统,连德国自己都舍不得用,但却在北溪管道和挪威海底光缆被炸后,德国却慷慨援助给乌克兰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第二雕、北溪管道中断后,欧盟只能加大从其他地区进口天然气。
按照北溪管道的受损程度来看,短期内基本上不可能修复,即便按照现有的技术能够修复,但保守估计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意味着这个冬天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为了保障欧盟能够度过这个冬天,他们只能加大从其他地方进口天然气,而短期内想要弥补俄罗斯天然气的缺口,进口管道天然气明显不太现实,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才是最佳的方案。
而从年以来,美国一直都是欧盟最大的LNG进口来源国,目前美国出口到欧盟的LNG占整个欧盟进口量的比重已经接近50%,所以在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减少之后,美国相关LNG出口商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三雕、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迫使欧洲企业流出。
欧洲能源价格上涨让欧洲的很多企业生产成本迅速上升,有很多企业都不堪成本压力而选择减产甚至停产。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铝业、化肥等相关产业都因为天然气成本迅速上升而被迫减产或者关门。
在能源成本迅速飙升的背景下,目前很多欧洲企业都开始考虑将生产线迁到那些能源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其中美国就是这些企业迁出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根据德国《商报》日前报道,仅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其中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阿尔迪和费森尤斯,这4家公司最近累计扩大投资近亿美元。
当然除了俄克拉荷马州之外,美国的其他州也为欧洲企业开出绿灯,甚至推出很多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欧洲企业的投资。
最后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很多德国大企业都有意加大对美国的投资。
比如大众集团今年6月在田纳西州的工厂启动了一个电池实验室,该公司到年在北美总共投资将达到71亿美元;
梅赛德斯-奔驰在今年月份也在亚拉巴马州开设了新的电池工厂;
宝马宣布10月在南卡罗来纳州进行新一轮电动汽车投资;
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向波士顿一个新生物技术中心投资1亿美元;
德国特种化工企业赢创工业集团日前在宾夕法尼亚州新设创新中心,赢创还希望投资2亿多美元在印第安纳州建立生产基地;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在年至年将其全球亿欧元投资额的约15%投资于北美。。。
除了这些大企业之外,我们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有可能考虑将生产线甚至总部迁出德国。
在欧洲能源成本快速上涨的背景之下,欧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工业企业流出,而美国则凭借其廉价的能源成本以及各种优惠补贴政策吸引这些企业前往投资。
所以到底是谁把北溪管道炸了,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北溪管道被炸之后,美国肯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而欧洲工业正面临被掏空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