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一段难以诉说的执迷,化作一封情书
有关于青春那段甜蜜而又青涩爱恋的作品有很多,但是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日本的纯爱电影《情书》。《情书》中讲述的是一封寄往天国的来信却意外收到回信,从而勾起了那段深沉眷恋和一去不复返的少年往事的故事。如今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亿万人心中珍藏的记忆。岩井俊二在这大银幕处女作里从容践行着美丽与哀愁的日式电影美学,节奏很克制,像初恋一样点到即止。在这样一个唯美的故事中,有樱花般淡淡清香的感情,也有寂静无声的大地中心碎的声音。
日本王家卫的独特世界
《情书》是岩井俊二自编自导的的日本纯爱电影,改编自他自己的同名小说,也是岩井俊二个人的导演处女作,而这部作品也直接让岩井俊二一炮而红。采访过他的人都说岩井俊二说话的方式就跟他的电影一样非常的简洁也非常的缓和,在回答问题时,他并不是在面对着问题的提问者,而是越来越容易陷入自我当中。
他的作品也将文艺展现到了极致,他被誉为日本有潜质的新晋映像作家,中国影迷甚至称他为日本王家卫,不得不说两人对文艺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在镜头语言克制简洁的调度上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笔者不久前的一篇《花样年华》中,就讲到王家卫擅长用极富表现力的镜头语言去刻画周与苏两人暧昧流转的情愫,而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简洁充满韵味的镜头,他的画面总是清冷的,缺少了王家卫的华丽,但这又暗合了关于青春,关于初恋那种青涩的稚嫩的情感。
这种特点我们也能在岩井俊二的另一部电影《花与爱丽丝》当中窥见一二。她们说谎、任性、撒娇、逛街、花痴、爱上同一个男生。这种看似狗血的桥段出现在岩井俊二电影中反而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一想到你,这附近就跳的好快,我想这就是爱吧。岩井俊二电影中从来不缺清纯而又有韵味的女主角。
这部电影最经典镜头莫过于是电影的开头女主角倒在寂静的、白茫茫的、大片的雪地上,转而她起身,拍拍身上的积雪,仰着头,望着天空,最后一人走在无垠的雪地上,背影寂寥无助。景深极开的的镜头下,片名情书缓缓打出,奠定了整部电影淡淡忧伤的基调,而电影也是从这第一个镜头开始一直美到了结尾。一开始看的时候不明白这个镜头的含义,后来才明白。博子躺在雪地上,她在感受阿树生命最后一刻倒在雪地中的感觉,她仰望着天空是想看看阿树死前看到的最后一个画面。他的生命终结在雪山上,而她的爱也终结在这片雪山上。
整部影片大量的镜头色调是阴冷、凄清的,镜头中充斥着无边无际的皑皑白雪。电影一开始主人公博子躺在雪地上,女藤井树在一个雪天回到原来的校园中拍照片,又在一个下雪的夜晚,爷爷医院,而作为对比的是影片中人物的回忆的色调通常是暖色的橘红色调给人以无限的温情:少年的藤井树会顽皮的将头套罩在喜欢的女孩儿身上、而在校园运动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而又坚强的少年形象。两者打光所形成的强烈反差,给人以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遗憾和回忆当中的温情与期待,颇有点是枝裕和的味道,充斥着一种残酷温柔,阴冷与温暖交互交织。
而影片男主角藤井树的形象也更像是岩井俊二写给自己的一个映照:不善言谈,沉默寡言在内心却极其细腻的与丰富。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讲述着几个人之间甜蜜而又青涩的青春的故事,更不如说是导演心中的自我,导演企望的世界。
无疾而终的暗恋
在青春的旅途中,最伤人的是暗恋,最青涩的是暗恋,最美丽的仍然是暗恋。看过电影的人,想必都会被电影中那段无疾而终的青涩的爱恋所感到遗憾。在记忆中有那么一个男生,他靠在窗边的一角,穿着白色的衬衫。微风乍起,吹动了一旁的窗帘,少年依然专注的阅读,仿佛一幅永久的油画。这一幕经典画面也成为了影史上的传奇,让柏原崇成为了多少女子心中的白马王子。
他是平淡而又羞涩的,他会因为那个女孩儿一直冷漠的他出手打人,因为那个女孩一向不苟言笑的她会恶作剧般将头套套在女孩头上,他在借书证上一遍又一遍写的藤井树,不是他自己的名字,一直是那个女孩的名字。一个情窦初开的男生那份沉默而固执的初恋。他爱得那样刻骨铭心,每一张借书卡上都写着她的名字,并在一张借书卡后面,怯怯地画着她的样子;那是最后一张,当他要转校时,通过书亲手交到她手中的,《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寄托了太多遗憾,但是却能在我们长大之后默默回想起来,发现那是一段如此美好的似水年华。
电影的结尾,女藤井树发现了借书证背面那张少女的画像。她佯装平静,一面想把卡片揣兜里,然后却发现那条围裙上下却没有一个口袋。想要装作平静却又如此的手足无措,就如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与爱恋。
整部电影充满着日式的唯美:那些没有开口的告白,最终还是让你听见了。这部电影无疑是忧伤的。初看这部作品时,女藤井树有这样一个男孩在最美的年华默默的爱过她,那么多年的错过,爱不得的伤感,最终化为了她拿的那张照片的手足无措,心头涌过一丝苦涩。正如她最后在信中说的:
我对他的回忆就到此为止。关于藤井树的种种回忆,是你拥有的,我把它寄还给你。
博子也是如此伤感的一个角色,她为了他去了一趟小樽,却在大雪前的路口不自觉的落泪。原来她心中那个最美的少年心中却放不下另一个女孩,而她对他所有一切的缅怀却只得从第三个人手中得到。电影中弱化了藤井树和博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仿佛在告诉观众们:他们的故事里,没有她。
电影虽然是伤感的,但是现在想来也确实是美好的。对于女藤井树而言,在最美的时光里收获了一份如此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感情,当时的自己是幸福的,而有了这份幸福也足以支撑她走完以后的路。而博子抛开一切,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他笨拙得甚至需要女方主动提出结婚,其实抛开青春的滤镜,相濡以沫的庸常,比多少天崩地裂都实在。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寂寞地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对博子而言,是最好的结局。
最后,这部影片就像席慕蓉的那首诗一样,有着青春的遗憾,也有着青春的炙热,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死亡是另一种重生
撇开电影中所出现的爱情的美好,影片中有一点曾被别人忽略的内涵,就是生与死,回忆与再现。自始至终,很多人对于死都有着忌讳,而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死亡也闭口不谈,而这部电影却将成长、救赎、原谅等宏达的题材通过死亡来展现:
女藤井树因为阿树的死亡看清了这么多年来他的真心,而她也在往后的日子里可以依靠着这份热度永远不畏惧孤独;博子因为阿树的死,转而踏上了寻找真想的旅途,少年藤井树的一切回忆。就如同一封从已逝之人寄回人间的情书,当它们借着最后那幅画拼缀起来时,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落泪。
女藤井树一家在几年前,父亲的死让他们将这份悲痛怪罪在了爷爷的头上,而在最后女藤井树因为高烧命垂一线,而爷爷再次担起了这个重任也终于让这个家庭获得了久违的谅解与圆满。
爱与死本是文学的两大主题。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它的一部分存在。而日本作为一个矛盾的国家,从《源氏物语》、《阴翳礼赞》到村上春树,日本以死而始、以死而终的死文化展现的华丽又透彻。在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对于死亡独特的见解:
《入殓师》将镜头对准了那一类冷门的行业,与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影片看似通篇在说不同的死,但其实更是提醒生者:不惧死,才能更好地生。而前几年大热的日剧《非自然死亡》更是聚焦到了这个为未来而生的医学工作。它讲的是死亡,但是更讲的是我们面对死亡的姿态,当剧中的老爷爷放下心中的芥蒂,接受妻子死亡事实的时候说:美代子,欢迎回家。没有人是不动容的。
而在本片中,一段少年往事中的暗恋,随着博子与藤井树之间的信件通过少年的死亡被逐渐地抽丝剥茧,真相大白。肉体意义上的死却让这份早已枯竭的情感重获新生。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它像是缓慢渗出,静水流深的清凉泉水一样,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及澄澈的回溯。博子在雪地上醒过来,仰脸看着雪花飘落的海报,本身似已成为一种情感源泉的象征。生与死的对照,记忆与消逝的回响,以及对爱与时间的真挚追问。一切都是多么珍贵。在最后,电影中的每一个人也都从中获得了解脱,他们大声的说着:
你好吗?我很好。
如果说有盛大,那也仅仅只是属于时间的细微记忆和线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