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满口方言,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吗看

文|凝妈现在70%左右的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老人们也有一定的学识,或者接受了新的育儿理念。了解教育孩子很重要,不仅承担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重任,还想多教孩子一些文化知识。但是,问题来了,老人在教育孩子说话识字方面,还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看到一个视频,爸爸在一张纸上画上蟒蛇、麻雀、螳螂、瓢虫、毛毛虫,教孩子看图识字,结果宝宝说奶奶不是这么教的,而应该分别是大长虫、家巧、刀浪、花大姐、杨喇子。爸爸哭笑不得,趴在桌子上。网友也笑翻,却表示奶奶教的没错,自己小时候就是这么学的。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总结来说,老人教孩子说话识字会存在这些问题,看看你家是哪一种?

01老人教孩子认字普遍存在的问题

*老人有地方口音,不会普通话在我们国家,地域口音差距很大,即使在一个地区,不同的县市、乡镇也有不同的口音。老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生活,一般不会说普通话,在带孩子时也不能一下子学会普通话,带有地方口音是必然。孩子跟着老人时间长了,自然也和老人是一个口音,一张嘴就知道是哪个地方来的。*老人用地方方言,不会标准书面语老人多年的认知、也形成了固定的习惯,对一些事物的叫法已经约定俗成,习惯性地用地方方言教孩子认识事物,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奶奶一样。这张图上的奶奶是东北人,教孙子认识卷心菜时,就说是“疙瘩白”。四川奶奶教孙子认识拖鞋,说:“拖板孩儿”孩子们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以后,到外地说出这些名字,没人明白是什么意思。*老人识字量有限,复杂字读错有很大一部分老人,小时候没有上过学,识字量有限,但是又很想教孩子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很大胆地教孩子,生怕影响孩子的好奇心。二宝2岁10个月,现在正处于识字敏感期,在路上走着看到牌子上有字,也会追问上面写的什么。一次看到牌子上写着“小桥陡窄,注意安全”,奶奶就说“小桥走乍,注意安全!”二宝每次看到这块牌子就这么念,妈妈告诉他正确读音,他还不高兴。

02老人用自己的方式教孩子识字会有影响吗

其实,家长们很欣喜爷爷奶奶能教孩子一些知识,但同时又担心老人有口音、说方言、说错字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真的有这么严重吗?为此,查阅了一些资料,看看结果如何。美国儿科学会认为,不用担心孩子会被两种语言扰乱,特别是经常听到的两种语言,孩子可以同时学会它们。剑桥大学研究发现,说两种以上语言的人,记忆能力、注意力以及认知灵活性比起说单语言的人,记忆能力、注意力以及认知灵活性都有优势。挪威有研究发现,说双语言的儿童在阅读、数学以及英语的能力测试中成绩更好。从这些资料来看,学方言没有什么不好,反倒是让孩子赚到了。现在的主持人,字正腔圆、普通话标准,但是说方言也有模有样,也是小时候熏陶的结果。康辉说河北话、撒贝宁说武汉话、朱广权说东北话、尼格买提说维语、董卿说上海话,倒是平添了一份趣味,谁能说小时候说方言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呢!普通话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变得标准,孩子会逐渐形成两套语法和发音系统,对孩子来说是有利的。有些家长发现多语言家庭中,孩子说话晚,那是因为孩子要建构两种系统,需要一段时间。当孩子学会两种语言后,会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自如切换。我上大学的时候才开始学普通话,有两周时间忽然不会说方言,适应了就能自如切换了。多语言家庭中,会对孩子语言能力造成影响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频繁更换照看人,孩子还没等熟悉一种语言,又换人了,孩子适应困难。另一个是爸爸妈妈发现孩子说的不对,立即纠正,把孩子搞懵,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我也曾经立即纠正过孩子,孩子直接拒绝说话,遇到那个字就会跳过去。所以要尽量让孩子有稳定的看护人,不要着急纠正,再找合适的机会跟孩子解释,将影响降到最低。

03父母应该怎样减少老人教孩子说话识字的影响

《整体养育》中说,祖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并没有一些父母想象中那么可怕。父母的作用,就是为孩子提供条件和帮助。只要父母多付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亲密相处,让孩子更信赖父母,就会对孩子产生更多的影响。多和孩子说话《从出生到3岁》中提到,从宝宝刚出生就开始和他“说话”,绝对是个好主意。宝宝6个月左右就开始懂得词语的意思,早养成说话的习惯,对于语言教育来说是最好的。父母要多和孩子说话,谈论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0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