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六问欧盟天然气供需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杨晖、侯星宇)

一、能源危机如何影响欧盟天然气供应?

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其价值即存在于由低碳代替高碳,以逐步实现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进程。过去十年间,原油、煤炭在欧洲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分别下降约2、5个百分点,而天然气仍维持在25%左右的平均比例,在以可再生能源为导向的能源转型过渡期内,天然气的基础能源地位仍有望保持稳定。据BP,21年欧洲共消耗天然气约亿立方米,较20年增长近6%,占全球天然气消费总量的比例达14%。

欧盟天然气进口依存度维持高位,俄罗斯占据绝对话语权。据欧盟统计局,21年欧盟(27国,不含英国、土耳其等)天然气消费量约亿立方米,近年来已基本保持稳定;而欧盟天然气产量受资源枯竭及气田关闭影响大幅减少,21年产量仅约亿立方米,较20年减少9%以上,进口依存度进一步升至近90%。俄罗斯为欧盟第一大天然气进口来源国,其供气量约占欧盟整体天然气需求量的40%左右。据欧盟委员会,21年欧盟天然气总进口量约亿立方米,其中自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亿立方米(亿管道气+亿LNG),占欧盟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5%、总需求量的38%以上。

俄乌冲突以来的制裁与反制交替,欧盟天然气供应危机愈演愈烈。自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及其盟友共对俄罗斯实施了约6轮制裁,涉及金融、能源、运输、贸易等多个部门及个体,而俄罗斯也凭借其资源国的地位对欧盟国家实施了能源品出口反制,自4月底开始先后对欧盟多个“不友好”国家实施了天然气停供。6月初美国自由港LNG出口设施的爆炸及重启延期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天然气的供应危机,欧盟天然气进口量自6月起持续回落。9月末,“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天然气管线遭受蓄意破坏,受损管道修复时间将持续一年以上,无论后续俄乌冲突如何演绎以及对俄制裁能否解除,欧盟在冬季期间通过北溪管线接收俄天然气的希望已彻底落空。

据Bruegel数据统计,截至10月2日(第39周)当周,欧盟天然气进口量已跌至过去七年间最低水平,22年至今欧盟天然气合计进口量约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6亿立方米;其中自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约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亿立方米,降幅近49%。截至22年第39周,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占比已降至8%,较21年同期减少近31PCT。当前正值欧盟天然气加速补库存以应对冬季需求的关键时刻,供给端的扰动持续推升天然气价格,22年8月欧洲TTF天然气均价约欧元/MWh,同比增长%,环比7月均价亦上涨近38%。

欧盟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消除对俄罗斯化石能源的进口依赖。欧盟此前于21年7月发布“Fitfor55”一揽子立法政策法案,计划到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较年减少55%,并在年实现碳中和。在此基础上,欧盟于22年5月正式发布“REPowerEU”能源独立计划,预计在“Fitfor55”基础上额外投资亿欧元,通过天然气供应多样化、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及节能等举措提升能源独立性,以消除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据该计划预计,年底欧盟可减少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约2/3,年之前可消除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

REPowerEU方案较为激进,该计划预计将通过多元化供气的方式解决约亿立方米的非俄天然气供应(其中LNG进口亿,管道气进口亿),加上节能、可再生能源等的贡献,预计年内将完成亿立方米的俄气替代,占21年欧盟自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总量的近2/3。其他主流能源及智库机构对于俄气的替代规模及时间节奏看法不一,IEA认为22年可替代约亿立方米,而Ember等机构认为欧盟在25年即可完全摆脱俄罗斯天然气供应。按照最保守预测来看,22年欧盟或可将其对俄气的依赖减少至少1/3,25年有望进一步减少2/3。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欧盟REPowerEU计划的核心即在于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增量供应是否可实现,这涉及到管网的分布及产能利用率,液化及再气化设施的运行能力,以及LNG船舶等运输工具的可获取性等。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欧盟在管道气及LNG方面的进口增量获取能力,以判断欧盟在及供应能力最弱的两年是否会出现供给缺口。

二、欧盟天然气产量能否增长?

全球油气资本开支下行趋势显著,短期天然气新增产量有限。随着全球碳中和的进程加速,全球油气上游资本开支自年起断崖式缩减,欧美国家对于传统油气行业的高压政策使得部分能源巨头企业已开始逐步剥离部分油气资产,将重心转移至能源转型及新能源项目投资,而油气价格的长期低位也使得能源巨头对新增资本开支十分谨慎。年全球累计实现油气上游资本开支亿美元,较20年增长6%,仍位于历史低位。资本开支的长期缩减将进一步影响能源供给,虽然价格上涨会刺激厂商的扩产意愿,但目前全球天然气钻机数量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短期天然气新增产量仍较为有限。

欧盟天然气产量逐年减少,未来增量或仅来自罗马尼亚。欧盟国家中,荷兰与罗马尼亚合计天然气产量约占欧盟27国产量的60%以上,其中荷兰贡献约43%的产量。随着近年来欧盟内部对于化石燃料开采端的投资收紧,以及资源端的逐渐耗尽,欧盟天然气自产量大幅减少,21年合计产量约亿立方米,同比减少9%,自年以来减少近66%。22年以来,欧盟天然气自产量进一步减少,前7个月产量约亿立方米,较21年减少近30亿立方米。

从欧盟主要产气国来看:1)荷兰已自年起变为天然气净进口国,21年产量约亿立方米。荷兰格罗宁根气田是欧盟最大的气田,储量约4亿立方米(相当于欧洲自俄罗斯年进口量的3倍),但多年来大量的天然气开采严重破坏了矿床上方的土地稳定,导致该地区地震频发,政府不得不大幅缩减其产量。据路透社,格罗宁根预计今年产量仅45亿立方米,明年进一步降至28亿立方米,荷兰政府预计于年前永久关闭该油田。2)罗马尼亚作为欧盟第二大产气国,后续或将成为欧盟内部唯一具备增产潜力的国家。罗马尼亚于22年5月中旬通过了海上法案,以解决多年来搁置在黑海的天然气勘探和生产,位于黑海上的Midia天然气开发项目已于22年6月投产,该项目年产量为10亿立方米,预计年内可提供约5亿立方米天然气增量。

22年上半年,欧盟天然气月度产量平均较21年减少约4.3亿立方米。我们假设:(1)欧盟其他国家产量不变,22年下半年产量趋势与上半年相符;(2)荷兰明年减少17亿立方米产量;罗马尼亚22年增加5亿立方米产量,23年增加10亿立方米。总结来看,根据模拟测算结果,欧盟22年天然气产量合计约亿立方米,较21年减少约50亿立方米,23年产量约亿立方米,预计欧盟天然气产量将持续缩减。

三、欧盟天然气进口量是否会大幅下滑?

(一)短期管道气仍占据绝对份额,长期LNG进口比例有望提升

管道气仍占据欧盟天然气进口绝对份额。随着产量的逐步衰竭及投资开采受限,欧盟天然气对外依赖度持续攀升,90%以上的天然气需求来自于进口。年欧盟27国合计净进口天然气约亿立方米,其中管道气净进口量近亿立方米,占总进口量的约78%,保持绝对领先份额;LNG净进口量约亿立方米,年来受疫情及运力紧张影响,LNG进口份额占比有所下滑,而LNG总进口量仍保持增长态势。

分进口来源来看,21年欧盟管道气进口量主要由俄罗斯(53%)、挪威(30%)及阿尔及利亚(13%)及阿塞拜疆(3%)贡献,核心供应集中在俄罗斯、挪威及阿尔及利亚,其余国家受管道投资及建设周期影响,短期增量有限。LNG进口量主要由美国(28%)、卡塔尔(21%)、俄罗斯(19%)、尼日利亚(9%)及阿尔及利亚(8%)贡献,21年进口分布较为均衡,从后续出口潜力来看,美国液化能力持续扩张,22年已成为全球第一大LNG出口国,对欧盟的LNG供应量有望持续增加;卡塔尔对长协合同及目的地条款较为执着,与欧盟的供应谈判仍存在分歧;其余国家新增液化能力较为有限。

22年下半年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缩减,LNG进口占比持续提升。22年以来,随着俄罗斯管道气出口量的减少与美国LNG的出口受限,欧盟天然气进口量自5月末开始持续回落。据Bruegel数据统计,年初至今欧盟进口气源构成中,俄罗斯管道气占比已由21年的40%降至19%,挪威、阿尔及利亚管道气分别占据约33%、8%;LNG进口份额占比已提升至37%,较21年增加14PCT。由于管道气与LNG具有不同的边际影响与进出口潜力,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分析俄罗斯、挪威、阿尔及利亚和阿塞拜疆对欧盟的管道气出口能力,以及美国、卡塔尔和北非的LNG液化设施扩产节奏,以定量展示欧盟国家今明两年的天然气进口规模。

(二)管道气进口量:管线运输能力有限,俄气缺口难以弥补

1、俄罗斯:停供难恢复,管道气出口量大幅减少

俄罗斯管道气出口量持续增长,近66%出口至欧盟。据BP,截至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储量约37.4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近20%排名第一,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天然气产量稳步扩张,并带动出口量持续提升。目前俄罗斯管道气年均出口量约亿立方米,其中欧盟占俄罗斯管道气出口量的约66%,而欧洲整体占比已达80%以上。据IEA,年俄罗斯出口至欧盟的管道气合计约亿立方米,占欧盟全部天然气进口量的约41%。

俄罗斯可供出口欧洲的管道气线路主要由5条(套)管线组成,目前实际供应的天然气管线主要有4条(套):(1)北溪一号:年投产,东起俄罗斯维堡,穿过波罗的海,抵达德国格雷夫斯瓦尔德,全线长千米,设计年输气量亿立方米,年实际输气量约亿立方米。(2)亚马尔线:年投产,东起俄罗斯Bovanenkovo气田,经白俄罗斯、波兰进入德国马尔诺,全线长千米,设计年输气量亿立方米,年实际输气量近亿立方米。(3)乌克兰中转线:由兄弟管线等若干条线路组成,经乌克兰进入罗马尼亚、捷克及奥地利等国,设计年输气量亿立方米,年实际输气量约亿立方米。(4)土耳其溪线:年投产,由土耳其溪和蓝溪两条线路组成,其中土耳其溪线经黑海由土耳其进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设计年输气量亿立方米,年实际输气量约亿立方米;蓝溪线主要供给土耳其当地使用。(5)北溪二号:年9月完工,与北溪一号为平行管线,设计年输气量同样为亿立方米,自建设之初便引来众方博弈,在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从乌克兰独立后,德国于22年2月暂停了其认证。

现有管线陆续停供,俄罗斯管道气出口量已大幅减少。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通过设备检修、停供的方式大幅缩减了欧盟管道气供应量,目前北溪一号管线输气量已降至0,9月末北溪一号及二号管线经蓄意破坏后,修复重启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时间;乌克兰线自5月起维持低位输气量;亚马尔线已于5月起完全停供;仅有土耳其线维持正常流量运行。据Bruegel统计,截至22年第39周,欧盟自俄罗斯4条管线实现合计天然气进口量约亿立方米,21年同期为亿立方米,降幅达48%。

北溪一号无限期停供,恢复供应难度较大。北溪一号作为连接俄罗斯与欧盟的最重要的出口管线,其运行流量的边际变化将对欧盟自身的天然气进口规模及储气容量造成显著影响,21年输气量占欧盟全部管道气进口量的20%以上。通常来讲,该管线会在每年7月中旬进行10天左右的年度例行检修,期间输气量将降至0,之后可恢复1.67亿立方米/天的流量水平。22年以来随着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制裁与反击的螺旋上升式加码,北溪一号输气量大幅降低:

(1)6月中旬因一台涡轮机故障及维修返还受限,输气量降至满负荷的40%,不超过万立方米/天;(2)7月中旬开始年度例行检修,输气量降至0;(3)7月底检修完成后,另一台发动机停止运作,输气量降至满负荷的20%,约0万立方米/天;(4)8月末再次检修维护,并发现多处设备故障,目前已“无限期”停止输气。我们认为此次北溪一号完全停供后,再次重启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俄方指出恢复供气的唯一障碍就是欧盟的制裁,取消制裁就会恢复供应,而欧盟则指责俄方将能源供应武器化,考虑到欧盟本身立场及多轮制裁的实施效果,后续取消对俄制裁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欧盟通过REPowerEU等能源计划,已计划在22年底前将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量减少2/3。据北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6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