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诞辰140周年年少读不懂鲁迅,读懂已
蔡元培曾这样评价鲁迅:
“一代文宗,毕生著述,承清代朴学之绪余,奠现代文学之础石。”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星辰,同时又是一座思想的高峰。他用一支满载悲悯的笔,向麻木冷漠的劳苦大众发出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他用一颗热血的民族魂,慰藉着不屈不挠的革命猛士,一同唤醒了那个蒙昧时代。从《狂人日记》到《阿Q正传》,从憨厚质朴的闰土到勤劳能干的祥林嫂……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警醒与思考。儿时在课本里读鲁迅,总觉得晦涩难懂,归结于背诵的陈词旧句,不觉得有何动人之处。随着年龄增长,经历了世事千帆,人情冷暖,再次翻看鲁迅先生,才真切感受到这些文字的重量。今天是鲁迅诞辰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重温鲁迅,一同感悟鲁迅笔下的智慧人生。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娜拉走后怎样》娜(nuó)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后,娜拉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意识到了自己在家中“玩偶”般的地位,断然摔门离去。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经济权,只能依附于男人生存。口袋里空空如也的娜拉,离家出走后又能去哪里呢?易卜生没能给出答案。为此,鲁迅先生这样说:“娜拉或许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如果是鸟儿,在笼子里固然不自由,但是一出门便会有鹰之类的;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膀,忘却了如何飞翔,也是无路可走。出走成功,除了带着一颗觉醒的心,她必须更富有,提包里得有钱。”诚然如是。世事千帆,变幻无常,没有谁可以成为你永远的避风港。对于女人来说,最好的安全感,是紧紧攥在手里的钱。只有经济独立,才有说“不”的底气,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婚姻无非是一场博弈,最稳定的结局永远是势均力敌。变得强大,优秀,智慧,不是为了配上谁,而是让自己拥有选择的实力。《玩偶之家》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鲁迅日记》听过这么一句话:“人的一生只有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难免要学会戴上面具,给自己一个保护色,去应付外界的纷纷扰扰。戴上面具,是为了伪装自己,可面具戴久了,再想摘下来就难了。南派三叔的小说《盗墓笔记》里,有这样一个经典桥段。听说吴三省失踪后,长沙盘口乱成一团,吴邪不得不假扮吴三省,震慑众人。他努力扮演着领导者吴三省的行事风格,在潘子和对手厮杀的时候,他只能立在一旁,假装无动于衷。潘子为救吴邪命丧张家古楼,同时消逝的还有吴邪的自我和天真。的确,戴上面具只需要四个小时,可摘下它甚至需要付出一生的心力。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戴着不同的面具示人。有的人奔走在名利场,有的人穿梭于温柔乡。时间一长,忘了自己的真实模样,忘了自己的初心。有句话说,与怪物战斗,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同样,戴着面具做人,应该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面具。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发现,坦诚一点,简单一点,才是做人最高级的活法。当你成为一个极度坦诚的人,直面自己的好与坏,接纳自己的强大和脆弱,你才能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在。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华盖集·杂感》要说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阿Q绝对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他是万千底层小人物的缩影,一贫如洗,无家无业,活得卑贱又可怜。在酒庄被人嘲笑欺负后,他就去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尼姑,看到小尼姑被气哭,阿Q竟心满意足地笑了。他欺负同处底层的吴妈,没想到得罪了吴妈的靠山赵太爷,反而被狠狠教训了一顿。阿Q身上人性的劣根性,并没有在这个时代消失,而是在很多人身上持续上演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这样评价《阿Q正传》:“如果我能写出一部类似于《阿Q正传》那样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地位的小说,那我愿意把我所有的小说都不要了。”有的人遇到不顺,把所有的情绪撒给流浪的猫猫狗狗。有的人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到家之后对亲人、子女大发脾气。这样的人,在鲁迅眼里就是怯者:他们欺软怕硬,懂得“看人下菜碟”,却暴露了内心的卑怯和懦弱。看一个人的人品和教养,只需要看他在愤怒时,对待身边人的态度。有情绪是本能,合理运用情绪才是真正的本事。《阿Q正传》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翻开鲁迅的文字,最深刻的话题便是国民性批判。讲国人的性情,鲁迅说,中国人喜欢调和折中,说白了是一种迂腐的中庸。先生在《灯下漫笔》中,讲过一个钞票的故事,非常有趣。古代一贯以现银为货币,不方便携带,民国二三年,国家银行发行钞票,让老百姓去兑换。于是,大家把手里的银元铜钱都换成了钞票,很快护国战争爆发,钞票贬值。老百姓又急于把手中的钞票兑换成现银,然而哪有那么容易。后来听说钞票可能折价换到现银,但是没有行市。再后来,终于有了行市了:六折几。“我非常高兴,赶紧去卖了一半。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
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明明是吃了亏,却让人欣喜若狂,鲁迅先生感慨:“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不得不说,鲁迅的句子永远看似温温和和,实际上就如无数根细密的针,不断戳着心窝,直指人性的弱点。中国人骨子里喜欢调和折中的性情,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在极端事态前,难以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做人,一定要讲原则,守底线,不贪心,不苛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操纵,轻易波动我们的思想。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致赖少麟》
鲁迅的一生都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摸索。当他发现学医只能缓解病人的肉体痛苦,却无法唤醒在思想上愚弱麻木的民众时,他断然弃医从文。
冯雪峰曾评价鲁迅:“在思想上可以说终生都是一个在找路的人。”
千里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巨大的建筑,也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
鲁迅先生愿意做这一木一石,为老百姓做一点平凡的小事。
不求名,不图利,就像他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国的近代史的发展,劳苦大众的觉醒,就是由鲁迅这样的人推动的。他们知道,也许只是蚍蜉撼树,未必能够全胜而归,却依然怀揣着无畏无惧的信念。
微小的砂砾,可以形成沙漠;窄小的河流,也能汇聚成江河。
伟大的前程,是要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美好的生活,更是要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争取而来的。正如生活中的我们,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吃好每一顿饭,睡好每一个觉。何须担心未来的日子是不是星光闪耀呢?鲁迅的思想,远远不是后人通过几句话能够完整表达的,而了解鲁迅,就需要了解他的作品、思想、他说过的话、读过的书。鲁迅全集原著淘宝月销量¥购买已下架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