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心理学家最新研究奥运会女运动员和东道

崔永玲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导读:人类为什么会喜极而泣?为什么研究喜极而泣的心理机制不容易?

年前,达尔文曾猜测人类喜极而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哭泣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在这年里,研究心理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科学家们却没能真正解开人类喜极而泣的真正原因。科学家们之所以难以研究喜极而泣的其中两个主要原因为:

喜极而泣是人在一生中很少能遇到的瞬间,而且引发人们喜极而泣的理由多种多样,从少量研究样本中控制变量的研究难度较大。

不同于别的心理场景可模拟性和可重复性,喜极而泣很难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模拟,让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真实展现喜极而泣的过程。

基于这些难点导致心理学家们通过多年的努力都很难搞清楚人类最基本的情绪表达之一—哭泣,因此,喜极而泣背后的心理机制一直是心理学界的“未解之谜”。

挪威心理学家另辟蹊径:研究奥运会冠军的喜极而泣从而揭示哭泣的心理机制

图1:挪威默德大学学院(MoldeUniversityCollege)的心理学家AlexKrumer和AndrewMusau

为了研究喜极而泣的心理机制并克服上述提到的研究阻碍和难点,挪威默德大学学院(MoldeUniversityCollege)的心理学家AlexKrumer和AndrewMusau(照片如图1所示)另辟蹊径,通过对年年夏季奥运会中位奥运冠军进行观察,统计出在比赛过程中和颁奖典礼时喜极而泣的冠军运动员,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总结喜极而泣的规律,从而得出了喜极而泣的规律和心理机制。

图2: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AlexKrumer教授主导的这项最新研究于年1月30日发表,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图2所示。

结论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喜极而泣

在AlexKrumer教授的数据统计中,研究人员分别计算出了名男性冠军运动员和名女性冠军运动员中喜极而泣的人数,并按照地理位置(六大洲)将喜极而泣的男性和女性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横坐标分别表示非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南美洲;

纵坐标表示喜极而泣的人数占该地区人数的比例。

从图3的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

无论在哪个地区,女性冠军运动员喜极而泣的比例都高于男性运动员。

南美洲的男女冠军运动员都比其他地区的运动员更容易喜极而泣。

非洲男运动员是最不容易喜极而泣的运动员。

欧洲和亚洲的女运动员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最不容易喜极而泣。

结论2:年龄越大越容易喜极而泣

除了上述性别对比外,AlexKrumer教授还深入分析了年龄与喜极而泣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喜极而泣的概率与年龄成正比,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越容易喜极而泣[1]。

结论3:主场作战的东道主选手更容易喜极而泣

同时,AlexKrumer教授在以国家为单位分析喜极而泣的人数时还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主场作战的东道主选手更容易喜极而泣。在统计中,年和年夏季奥运会中,共有14名男运动员和8名女运动员作为东道主获得冠军后喜极而泣,这一比例显著高于非东道主的喜极而泣的运动员人数占该国家总冠军人数的比例[1]。

Krumer教授解释东道主选手更容易喜极而泣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运动员在主场作战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因此在背负了额外的压力获得胜利后会比通常情况下的情绪波动更大[1]。

心理学分析:喜极而泣的心理机制

得到了上述的统计数据后,AlexKrumer教授开始了这项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分析喜极而泣的心理机制。

男女平等的程度越高的地区,男性哭泣的比例越高

在Krumer教授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男性喜极而泣的比例低于女性,但在各个地区和国家中,男性哭泣的比例并不同。Krumer教授将女性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工作比例作为男女平等的一个指标,发现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与男性越接近的地方,男性喜极而泣的比例越高[1]。

Krumer教授分析,在男女不平等的地方,往往过度强化了男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将男性的性格、表现等进行脸谱化,从而形成男性应该具备男子气概的刻板印象。因此,在男女不平等的地方,男性为了维持自己的男子气概,选择不轻易哭泣[1]。

和平国家的人更能自由表达感情

Krumer教授还发现,来自时局动荡或有内战国家的运动员不容易喜极而泣,而和平国家的人更容易自由表达感情[1]。

Krumer教授认为,动荡的外部大环境会影响个体的身心状况,哪怕个人取得了成功(获得奥运会冠军),也很难敞开心扉自由抒发感情,因为长期的动荡和压抑会降低了一个人表达多样化情绪的能力[1]。

总结:喜极而泣的现象明显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从Krumer教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喜极而泣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生而有之的情绪表达方式,还是一个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的现象。所以,喜极而泣的心理机制与该个体受到的社会文化影响密不可分。

正如开篇提到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哭泣是一种文化现象,Krumer教授的这项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个猜想。

参考文献

[1]Krumer,AlexMusau,Andrew.().Goldentears:Across-countrystudyofcryingintheOlympics.

《心理学简报》独家原创|禁止转载

文章版权归《心理学简报》所有

原创作者|《心理学简报》核心主创团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