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欧洲销量超比亚迪的冠亚军很意外

知嘹汽车/阿伦

在整体汽车市场布局的影响下,我国诞生了不少造车新势力。包括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在这批造车新势力的梦想中,欧洲市场是美好的,对电动车的包容性也更高。豪情壮志的计划之下,是一批一批向欧洲砸去的真金白银。

根据市场调研发现,截止到年,欧洲电动车渗透率已经接近20%,远超中国市场的13.77%。从数据显示来看,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极为庞大。其中,丹麦、瑞典、挪威以及德国,是造车新势力们的首选城市,也是跨入“出海计划”的第一个征程。

对于欧洲市场,造车新势力从年就已经开始部署,其中还包括不少传统车企,只是这些车企在口号上没有那么高调,鲜少有人知。

那么事实真的如他们所想吗?上亿的资金究竟换回了什么?

没错,还是换回了教训。与庞大金额相对的则是落寞的销量,宣布进军欧洲市场的蔚来汽车在年实际交付量为辆,小鹏汽车则是辆。

据eu-evs数据显示,年名爵销量达到了辆,比亚迪则是辆。这份数据引人深思,为何在中国吃香的造车新势力,在欧洲却屡屡碰壁?对此,知情人士给出了以下三点分析。

一、新势力品牌与传统车企的碰撞

名爵汽车于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在时间上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前辈”。其次,在欧洲市场销售讲究的是策略而不是产品本身,简单来说如何渗透欧洲市场,和产品的竞争力关系不大,与市场竞争力息息相关。

拿比亚迪唐EV举例子,这款车销量稳定的核心原因就是与当地经销商合作。给予本土经销商充分的授权,品牌方只需要生产不参与售卖,让当地经销商能够有钱挣,自然就会拼命卖。

小鹏汽车以及蔚来汽车却不同,两个品牌延续了在国内的高冷。并且坚持使用直营模式,在当地宣传不到位,想要盈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而传统车企这边,采用的则是海外分销的模式。所谓海外分销,就是经销商与厂商共同商议定价,并根据市场行情酌情修改。产生的利润以及空间就会更大,经销商的权利相应也会增大,销量自然会上涨。

二、实力不达标

除开销售体系,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严格性也超乎造车新势力的想象。想要在欧洲站稳脚跟,首先需要克服智能化落地难的事实。以小鹏汽车为例,首批进入挪威的G3i在车载智能化方面进行了优化,保留了自动泊车等辅助系统,同时也支持英语的语音助手。但这些在欧洲市场来看,都不算真正的智能化。想要做到标准的智能化需要数据的支撑,包括数据采集方面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也就是说,当一台车真正具备自动驾驶数据时,它才算是在欧洲市场真正站稳脚跟。

三、欧洲市场已被抢占先机

现在造车新势力所走的路,就是特斯拉的老路。哪怕如今赫赫有名的特斯拉,在欧洲市场走得也不是一帆风顺。经历过被客户投诉,被德国市场起诉等事件。不难看出,一个品牌想要在充满诱惑的欧洲市场立足,不仅需要有过硬的资金,也需要有一定的产品实力。

而如今的欧洲市场,对于电动车最好的印象则是特斯拉,不能说饱和,但造车新势力想要取代它的位置,最起码都需要好几年。

总结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造车新势力进入欧洲是有理由的,这也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鞭策。但从目前来说,造车新势力想要进入欧洲市场还是困难重重,需要从长计议。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8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