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请记住那些中途下站的人
谈到诺贝尔文学奖常年陪跑作家村上春树,其作品中,最有名的,毫无疑问要属《挪威的森林》了。
在一往无前的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人迷失在了不归的森林里,故事以人近中年的渡边开始倒叙,从后续我们可以得知,那时,木月、初美、永泽、直子、玲子都早已从其生命中离席,甚至于,绿子或许也早已和其分道扬镳。
时隔二十年,他终于意识到了直子不过就是试图从他身上寻找木月的影子,再者就是以生者(渡边)作为死者(木月、直子)的墓碑。
青年时代的渡边,在经历了挚友木月之死后,相继结识了永泽、初美、绿子、玲子等人,和木月的女友直子再会,有了一段情缘。
在一系列的波折之后,故事以直子自尽,“我”(渡边)从伤痛中振作起来,给绿子打电话结尾。
不论木月还是直子,都是以自尽的方式告别人世的,因而极大地摇撼了渡边的内心。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永存”,这句话可谓贯穿了全书,死者停留在了死去的那一刻,能为之哭泣,为之悼念的,就剩下生者(渡边)了。
渡边也的确一直在充当一个悼念者的角色,为木月、为初美、为直子。
书一开篇,就在扉页带上了“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几个字,换句话说,这本书也可以视作村上春树对往日岁月的一份追索。
或许他本人的经历和故事并不一致,但对于那些在岁月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悲痛之情,毫无疑问是相通的。
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许多人会半路下站,关于青春岁月的回忆,随着这些人的退场,也渐渐模糊。
除了铭记,别无他法。人生终归就是一场收获许多,又失落许多的旅途。
就像书中那句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此外,《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其小说中精妙的比喻也是值得一观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