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三位中文译者林少华与台湾赖明珠

村上春树(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热爱音乐。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作品的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春树

台湾地区出版的村上春树作品多由台湾人赖明珠翻译,林少华则担纲大陆近年村上春树作品出版的大部分译作,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成功地将村上春树介绍给华人世界。

时至今日,还有读者在为林译和赖译孰优孰劣争论不休,但两位译者都表示:即使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在翻译当中,百分之百的村上春树依然不会存在。

1、林少华

林少华(年—),翻译家,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现已退休。因其翻译了日本文学家村上春树的众多作品而闻名。

林少华

林少华祖籍山东省蓬莱市,年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年,初中毕业的他适逢文革,回到乡下务农。后来他又到吉林大学外文系就读日文专业,并在年毕业。后他又继续深造并于年获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年至年期间,林少华与妻子一同任教于暨南大学外语系。年他到日本长崎县立大学执教,年回国并返回暨南大学文学院任职教授。年林少华调往青岛海洋大学任职,年曾到东京大学担任特别研究员。

自年漓江文艺出版社获得版权起,林少华就开始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年版权易手上海译文出版社,林少华依然是翻译者。

村上春树与林少华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首次出版时,出版方南海出版公司发动“村上‘自传’首次公开征集译者”活动,林少华也有参与,但最终施小炜成为出版方指定翻译者。

虽林少华本人在新经典文化公司获得《1Q84》版权时也表明有意继续担当翻译工作,但未能如愿。

漓江出版社《挪威的森林》

年,林少华出版他的研究著作《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在失去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翻译作出版的机会后,林少华自称“加快了从翻译向创作和学术研究转型的步伐”。年出版《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总结多年来对村上春树作品翻译的感悟。

年林少华的散文集《落花之美》出版,年散文集《乡愁与良知》出版。

林少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大陆地区读者对村上的作品解读。年7月由朝日新闻社出版的日本东京大学中文部教授藤井省三著作《村上春树心目中的中国》,认为村上春树作品用的是“口语体”,林少华用“文语体、书面语体”翻译未能准确传达,相较更推崇赖明珠的台湾版。林少华回应指翻译出意境才是最忠实。

2、赖明珠

赖明珠(年—)台湾苗栗县人,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翻译者,曾从事房地产广告企划工作,毕业于中兴大学农经系和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

赖明珠与村上春树

赖明珠是引介村上春树进入台湾出版界的早期推手,当时她所翻译并出版的第一本书为中篇小说《失落的弹珠玩具》和短篇小说《遇见%的女孩》,后来台湾的故乡出版社抢先推出了《挪威的森林》上中下集,在年时,引起了村上春树风潮,使得赖明珠开始专心翻译村上春树的大量长篇小说作品。直到年时,已经翻译了15本,总销量超过万册。她长期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之后,发展出了自己的翻译风格。如赖明珠在译文中与其他译者不同,保留了大量的日式语助词“噢”“哟”的翻译,而简体中文版的译者林少华,则偏向于精练的散文风格。

赖明珠译《挪威的森林》

3、施小炜

施小炜(年10月—),安徽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国大陆日本文学翻译家、上海杉达学院日语系教授。

施小炜

年,施小炜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年2月,施小炜考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日本语言文学系。年,施小炜留学日本,从89年到96年,施小炜一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和工作,主要研究芥川龙之介。之后,施小炜在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工作。

年3月,施小炜回到上海市,在上海杉达学院日语系当教师,年担任系主任。

《1Q84》中文简体版由施小炜翻译,繁体中文版由赖明珠翻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