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国内走穴,早就成了一
作为科学界公认的一个大奖,诺贝尔奖在国内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小学的课文里就告诉我们,这个搞黄色炸药的朋友,去世之前留了一大笔钱,奖励给愿意为科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具有冒险精神的科学家们。
没成想,百年之后,这个奖项依旧是最具有权威性、最具有含金量的科学奖项,没有之一。
不必说,咱们中国人对这个奖项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杨振宁李政道到莫言屠呦呦,诺贝尔奖见证了中国从积弱走向富强的科学道路,成为了每个人心中最宏伟的科学图腾。
有榜样在前,获奖的这股劲儿自然就发酵了起来。有那么一阵儿,全国的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子女长大了有机会去获得诺贝尔奖,就像和考取清华北大一样这么简单。
然后味儿就开始不对了。。。
商人和利益集团牢牢抓住了人们对于诺奖的向往与崇拜,利用诺奖获得者的名人效应,斥巨资请来诺奖得主为自己的商业活动站台,诺奖的获得者成群结队的跑来中国参加活动的情况越来越多。
当然,国内的赞助商邀请诺奖获得者来华参加活动的价码也尤为丰厚,还分了几档不同的价格,任君挑选。
或许还会在微博上放出消息,只要是有时间,就能直接卖给你,比如像是年的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
年的经济学奖得主奥利佛·哈特。
还有直接打包卖的,其中不乏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甚至还有些搞量子力学实践应用领域的专家,企业管理结合量子,听起来就非常跃迁。
只要你愿意,法国前总统都可以直接请过来,牌面拉满。
这像极了之前微商组队找奥巴马轮流拍照的操作,不管你是谁,只要没有什么负面新闻,就能和这位美利坚的前总统来上一张合影。
听起来是不是很魔幻?在国内一家名为“全球中小企业峰会”的穿针引线下,不光是奥巴马,只要是你叫得上来名字的前总统或总理,花个六七千块钱就能拍张照片。
蓝星前任领导人任君挑选。
花个六七万块钱,甚至可以亲赴美国,以“访学团”的身份参观白宫、国会大厦,直接与前总统小布什面对面交流。
秀是真的秀,由此也可见,这里面的商业运作早已炉火纯青。
扯远了。。。
诺奖得主中有位叫爱德华·莫索尔的,也开辟了这条财路。托尼仔细扒了扒他的事儿,还挺有意思的。
挪威神经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EdvardMoser)在年因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自拿了奖之后,莫索尔就开始来中国参加各种活动了,不管是大学演讲还是商业峰会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从他今年的行程就能看得出来。
2月26日,会见浙江嘉兴市领导。4月7日,参加河南郑州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技创新中心的揭幕仪式。5月5日,访问山东大学。6月15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作学术报告。9月10日,参加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9月13日,参加欧美同学会第六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郑州峰会。9月16日,接受某母婴类社区综合平台的采访。9月18日,走进电子科技大学。
看得出,整个九月他几乎都在中国。见领导、开峰会、对话企业家、接受采访,和我们印象中天天待在实验室搞科研的科学家形象确实不太一样。
即使如此,他还有空余的时间挂在微博上售卖。
除此之外,莫索尔还十分的接地气,接地气到什么程度呢?下驾屈尊去中学里聘任导师也没啥问题。
还有件有意思的事,莫索尔是与妻子梅·布莱特·莫索尔(May-BrittMoser)一起获的奖,是诺奖历史上获奖的第五对伉俪夫妻。
不过在16年有媒体爆出消息说他们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但仍然希望在一起做研究,从恋人退回到友人的位置。
转眼在今年的10月的国内媒体报道中,他们又以夫妻的身份接受了采访。。。
这波操作让托尼不免有些迷惑,或许是他们复婚了,但看照片中梅·布莱特的表情,若有所思的样子感觉和托尼一样迷惑。
但要真是这样,其中的缘由多多少少也可以猜到。
有差友就会问了,诺贝尔获奖者不是还有奖金吗?为什么需要这么频繁的参加商业活动?
其实随着西方经济持续的不景气,这些年诺奖的奖金逐年缩水,比如15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只获得了万瑞典克朗等值万人民币的奖金,屠呦呦女士自己都打趣地说:“这还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
尽管每个国家的院校都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和报酬提供给科研人员,但参加如此轻松的活动就能来钱,谁都愿意。
这样看来,诺奖得主出来“走穴”这件事儿也确实有理有据。人家靠自己的本事获得诺奖,依靠名气来赚钱,并没什么错。恰饭总要让人恰嘛,就像差友们体谅差评恰饭一样。
可是在恰饭之前,本能的闻闻这碗饭馊不馊,适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下吃,告诉大家是谁请我吃的,就是一种义务了。
因为你不说明白,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就会觉得“这种级别的嘉宾,怎么可能用钱请的过来?一定是他们心怀天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