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拨开云雾,离开以成长存在

村上春树是在三十多岁,将近四十岁的时候,独自一人前往德国,完成了《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的。

小说里的主人公渡边也是在同样的年龄前往德国,缅怀自己过去年少时的蹉跎岁月。

如此一来,与其说是渡边缅怀青春,不如说是村上想要抓住青春的遗痕,趁着自己还未完全忘记,赶紧将它记录下来,用以告别。

这才有了这部不同于以往任何写作风格的恋爱小说《挪威的森林》。对于恋爱小说这样的头衔,村上是否定的,他一直称《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现实小说,之所以冠以恋爱小说的头衔,是为了商业利益,但没想到的是,它的火热程度根本不需要多此一举。

如果说是现实小说,那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关乎于成长题材的现实小说。

小说大篇幅的描写了一段三角恋关系,并夹杂着死亡和性,组成了成长的三要素:爱、性、离。

对于离的表现形式,村上用了死亡,这也是众多读者疑惑的地方,对于青春的疼痛和分别,离开就好,为什么非得采用死亡这种决绝的告别形式?

一.死亡式离开背后的因果

木月、直子、初美分别代表着渡边的友情、爱情、憧憬(渡边心目中完美女友的形象)。

他们的自杀,也就代表着渡边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失去,失去友情,失去爱情,甚至失去憧憬。

唯有如此,才能称之为成长。就像村上自己说的那样:不是我让他们离开,是故事需要他们离开,他们的离开是为了彰显活着的人对待死亡以及生活的态度,换句话说,死亡是客观存在的,是一个既定事实,任何人都会以这种形式离开你,你也会以这种形式离开这个世界,如此引发你的思考:面对死亡,要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1.向死而生向死而生,顾名思义,以死亡为目的而活着的过程。

人所有的恐惧都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如果能坦然的接受死亡这个既定事实,也就能消除对一切事物的恐惧,而这个消除的过程,往往又和向死而生的过程重合,从而构造了人的一生。

除此之外,日本的死亡文化也是村上选用死亡作为离别的一个重要因素。

2.岛国文化所酝酿出的死亡文化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自然环境不佳,火山地震等频繁发生,这也是他们当初采取战争侵略的一个主要原因。

也因此构造了他们特有的岛国文化:一切以效率为主。不得不以高效的手段制造资源以及躲避灾祸。

二战以前,他们改变现状的手段是战争,但二战过后,一来是日本战败,二来是全世界都主张和平,他们没有了出路,整个民族的情绪都表现为一种没有任何希望的抑郁,自此,日本开始出现较高频率的自杀。

不得不说,日本的文化环境也是村上选用自杀式离别的一个原因。

而对于成长的其他两个要素:爱和性,从来都是附有争议的一体式,或非一体式。

二.身心分裂导致的一系列悲剧

直子和木月:

青梅竹马,彼此相爱,但直子的身体却跟不上她的心灵,对于自己深爱的男人,直子的身体是冰冷的。这也是导致直子精神分裂的一个原因,身心不能统一。除此之外,家人(直子的姐姐和叔叔都自杀在17岁)的离去也在心理上无形的影响着直子的选择。

而渡边自以为对直子的爱的良药,也是导致直子走向死亡的催化剂。

直子与渡边:

渡边毫无疑问是爱着直子的,但直子却不爱渡边,她深爱的是木月。

这一点,小说开头就陈述了,直子让渡边不要忘记她,如果是彼此深爱,断不会有这样多此一举的请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直子知道任何人都会随着时间被遗忘,她不相信渡边对她的爱,是因为她对渡边没有深爱。包括木月,最终,她还是选择追随木月而去。

即便她的身体是依从渡边的,但心灵却是向着木月的。

身心再一次分裂。

武泽与初美:

一个是男生心目中的完美女生,一个是浪荡不羁的狂妄公子哥,他们的组合注定是一场博弈,最终以初美的割腕自杀而告终。

在这里,初美的一厢情愿遇上了武泽的游戏人生,对于武泽来说,不仅是身心无法统一,就连心是否存在,都是一个疑问。

也正是如此,让主人公渡边一点点的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而这些所有的悲剧组合起来,竟导致了渡边一个人的良性成长——身心统一以及责任感的重要性。

三.渡边的进化

在同直子发生关系之前,渡边是很随性的,甚至有些放荡,一直处于身心不统一的状态,用以安慰无聊的时光,但在这之后,渡边再也没有办法将身心分离,他的脑子里只有直子。

这是爱情的分量,拯救了他荒芜的内心。

同时初美的自杀让他认识到武泽的残忍,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自私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这两方面的力量,一推一拉,逐步造就了一个有责任心的渡边,这应该就是他在小说里最重要的一次成长蜕变。

所以就有了后来,面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绿子,渡边始终没有越界。

除此之外,武泽出其不意的人生观,也让渡边陷入了思考,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念,毕竟武泽的行为和想法造成了初美自杀这样一个难以让他接受的结果。

武泽:狂妄自大,游戏人生,不够坦诚,足够傲慢,一句只做应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暴露了他从不依从内心。

尽管他和渡边都钟爱《了不起的盖茨比》,也因此走到了一起,但他和渡边对其中的感受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这点从他们的观念和认识上就能看出。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更别说渡边和武泽在本质上其实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渡边看到的是梦幻的追求爱情的浪漫故事,而武泽看到的是强势的男权社会,所以武泽能频繁的出入花丛而心不留恋,包括自己的女朋友,也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

小说里渡边也承认了,比较起武泽,他更怀念木月,所以渡边注定与武泽的人生观渐行渐远,这也成全了渡边对自我认识的肯定和反思,也是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历练。

四.梦幻与现实

直子的人物形象是柔弱的,是虚无缥缈的梦幻般的存在,而绿子则是一个被生活打磨过渴望被关爱的女孩。

一个是梦幻,一个是现实。

渡边从爱直子到爱绿子,也是一个从梦幻到真实的过程,就像所有的感情最后都会回归到现实生活一样,需要真切。

但所有经历过岁月沧桑的人又都会怀念那段梦幻般的时光,即使它不够真切。

渡边也是,他在下了飞机之后,首先怀念的是直子,而不是绿子。

这样说,并不是说他不在意绿子,而是直子代表了他的初恋和青春。

直子出场时,就是悲伤的,是渡边死去的朋友木月的女友,那个时候的她,已经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并且直子酷爱曲子《挪威的森林》,也暗示了她的陶醉,不肯从她的森林走出。

而绿子不一样,她是渡边灰暗生活里的一缕阳光,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爱意。

一个人是不可能永远都沉浸在伤感之中的,总是需要爬出去透透气的。

有人说,《挪威的森林》在不同的年龄段翻阅,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并且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是因为,表面上是在翻阅《挪威的森林》,实则是在翻阅自己的少年时光。

对往日的记忆和感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丰富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这种感受是由往日的回忆和现有的经验一起得来的,回忆在变,经验也在变,那感受就会变,并且是无时无刻的。

《挪威的森林》里充斥着满满的孤独和迷惘,就像青春的色彩一样,伤感疑惑。当渡边打电话说要回到绿子身边的那一刻,青春也就落下了伤感的帷幕。

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一片森林,并且也都曾在其中迷失和寻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