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谈雪国湖挪威的森林
?写在前面:
再优秀的作家也无法摆脱时间和地域限制,优秀的作品也不代表它毫无瑕疵。度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请抛弃社会主义道德观(就想你看甄嬛传不会要求皇帝一夫一妻),只感受审美意趣。作品中的“处女”意象代表“至美至纯”的美好追求。
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雪国》
BOOKDAY
Ⅰ
物哀
柳
“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在中国文学里的“寓情于景”
“哀”代表愉悦、欣喜、哀伤、愤怒等一切人类情感
诗词欣赏
我国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
“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趣。含蓄的中国人自古以来便能从自然界中感受时序的变化,从而由“物”产生对人的感叹。
如《诗经》常用的“起兴”的手法: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又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如苏轼: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一直很爱蒋捷的《梅花引》: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这首词读起来凄清哀婉,人生的无奈不过于青春离散。故交旧友散落天涯,就连少年意气也被现实磋磨得只剩颓唐。
自古文人爱悲秋,特别是秋日客居他乡,万物凋零身边又无一人相伴,最能感受岁月之悠长、人生之短暂,昔日花团锦簇,少年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景象已不再,只余垂暮老人,霜了鬓发登楼怀旧,一切难言之感都随着枯黄的衰枝败叶凋零满地。
Ⅱ
孤独
枫
更不是我不是陌生的过路人,也不是来历不明的人,更不是过路时不跟踪就会失去第二次见面机会的人。
渡边:
从木月开始,渡边身边的朋友就在不断的离散,他如一个幽灵,即无法进入“阿美寮”的世界,也无法融入“敢死队”和绿子。
关于木月的死,作者着墨极少,但从渡边、直子的对话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木月是孤独的。他不爱直子,对直子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但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仿佛彼此就是生命的全部,他们两个的小世界密闭到没有新鲜事物的进入。渡边就成为他们接触世界的唯一桥梁。在渡边以外的视角里,他是一个十分木讷的人,他无法表达自己,他对世界所有的探究都放在了渡边身上,但渡边的幼稚和无知并不能撑起他世界的全部……
关于“敢死队”的离开,作者语焉不详。但他的离开在直子得病的假期。“敢死队”是属于“正常人”的世界,每每谈起他直子都变得很愉悦,那么“敢死队”的离开是否能说明直子与外界的联系减少了,所以直子进入了处于“阴阳界”之间的阿美寮。
银平:
银平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或者说银平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他不惜一切代价地去追寻美,在人世间龋龋独行,没有人能理解他甚至他自己也存在极为分裂的思想,一方面他极度渴望温暖,一方面又极度厌恶自己的丑。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只不过我们可能“自洽”性比较好,或者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流于平庸。这很难说好还是不好,但我还是认为人要有一定时间是留给自己的,要享受孤独,在孤独中反思,争取在自我与群体中找到平衡。
对于《湖》我个人觉得他的审美趣味远大于内容,全篇意识流风味浓重,场景串联跳跃,但融合流畅,以家乡的“湖”为主线连接起全文的故事脉络。而且内容点到为止,充足的留白,给读者带来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文章摘抄
每次看到幻影的闪电,陆地上又宽又深的水纹丝不动地承受夜空忽地出现的闪光,都让银平强烈地感到自然的灵怪或是时间的悲鸣,因而忐忑不安。
——《湖》
BOOKDAY
Ⅲ
生死
萤
萤:
日本文化里常用萤来代表人的灵魂。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啊,你是否带着我的故友前往彼端?
直子:
萤火虫就是直子,直子就是萤火虫。她是那么的衰弱又迷茫,哪怕装在瓶子里也奄奄一息,留不住那便放她走吧,她在生与死交界的阿美寮停歇,终于她回去了她该去的地方,蓦地张开双翅消失在夜幕中彷徨,那小小的光亮同指尖总维持一点触不可及的距离。
驹子与叶子:
驹子和叶子本为一体,驹子是叶子的肉体,叶子是驹子的灵魂。叶子如茧一般洁白,但随着灵与肉的分离,叶子只得走向死亡的结局。她从茧房上跳入火海中,挺直了身躯,如秋日里死亡的飞虫,因失去生命而获得自由。
TheNotebook
他把萤笼挂在少女的腰带上,恍如在少女的身上燃烧自己的心。
——《湖》
MOVIEDAY
?写在末尾:
审美这件事人各有异且考验作者文笔,但孤独和生死终究是人类逃不过的境遇。
那天办公室老师说:“如果能有人造器官那人的寿命就会无穷无尽多好啊。”抛却所有社会学、伦理学的要求,仅仅从活着的意义来说我是不支持人的寿命无穷长的。
正因为人的生命相较于宇宙之永恒,才更显得生命的可贵。在《涓涓此生》这篇文里我会详尽地阐述我认为的生命的意义。特别是经过这些年的疫情、战争、飞机失事,更觉人生无常,那么更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追寻精神上的富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能够与孤独和谐共处,不断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都是人生必要的修行,甚至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因而这个探究过程会持续终生。
何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活着要有的气节,在我《涓涓此生》写完后会单独开专题分析。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未完待续
排版:阡陌沉谙
图片:LOFTER
文字:瞎写,仅限个人观点
字体:默认字体
封面:LOFTER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