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方言中,为什么总有几种你听不懂,原因
眼看着孩子们都开学了,对于那些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的大学生来说,外面有精彩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他们说着不同地区的方言。在国内这么多方言中,你应该有听不懂得,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之外,大致还有这么几个原因造成了你听不懂。
中国方言分布首先是地域的原因,就像你出生在湖北,他出生的广州,如果没有普通话,没有统一的汉字,可能你们就无法沟通了。中国很大,大到同住一个国家,会天然的形成很多中方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汉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在方言这一点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汉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据语言学家统计,这要大过现在欧洲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使用各自的母语能进行正常的交流;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使用本国的语言聊天,基本不存在什么障碍。但这个在国内就不行了,我一个湖北土生土长的小青年,能勉强听得懂湖南人给家里打电话,但如果换成是湖北咸宁的,基本就跟听外语一样,完全听不懂也是常有的事儿。
据说方言中最难懂的是温州话,放在战争时期,温州话是最好的天然密码语言。传说在抗战时期,抗日武装部队就选择用会说温州话的战士,做情报员传递军情,这样就是在大街上说,一般人也听不懂。
温州现在的语言,首都北京的官话成为了普通话的蓝本。哪怕是同一方言的不同片区之间,差距也是有大有小。官话(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的不同片区间的差异就较小,处于官话区域的人们,互相之间是可以听懂的。
比如一个讲东北官话的爷们,就是去了深处大西北的陕西,照样能听懂陕西话,因为陕西话属于中原官话;去大西南的四川,听懂四川话也不在华夏,因为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官话之间,除了一些深具地方性的词汇外,彼此间能用官话来进行交流。
可同样的方言,在不同片区间的差异却会非常大,要说差异最大的要数闽语。比如同属于福建的福州和厦门,他们都是说闽语,但福州话是属于闽东片区,厦门话是属于闽南片区,彼此要听懂对方所说的的话就很难了。
闽语分布不同的方言的形成,是时间流逝的结果,有的受到原住民的影响,有的是地理环境的阻隔。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移民,所导致的语言分化与聚合。
比如粤语的形成,和秦朝征服百越后,大量中原的军人和官员在粤地长期生存和驻守有关系。北方地区,由于靠近草原,如果游牧民族内迁,北方官话的语音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今天的四川人大部分都来自湖北,他们并不是古代巴蜀人的后代,而是湖北人的后代。明末的杀人狂魔张献忠,因为自己一点不愉快的经历,在四川进行了疯狂的虐杀和报复。导致岷江以北的四川人,被他杀了大半,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惨状。康熙年间,为了充实四川的人口,清廷将大量湖北、湖南民众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事件。
当时的湖广省的人,讲的是当地的江淮官话,这些移民到四川后就将江淮官话带到了四川,慢慢的融合就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湖北话像四川话,却不是四川话像湖北话。居住在宜昌的朋友,能听懂四川人说的话,就是这么来的,这里面的原因是历史的,是移民导致的。
就这样地处祖国大西南的四川,也有了官话。今天的四川话来自于明朝的江淮官话。注意是明朝。江淮官话的代表则是明朝初期首都所用的南京话。朱棣在靖难之役后迁都北京,同时将南京话带到了北京,因此形成了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融入到了北方语言中。
湖广填四川在比如南京人去云南旅行,两地虽然相隔万里,可奇怪的是,南京人居然能听得懂本地人说话,感觉就是南京的某些地方一样,相似的语言,听着还很亲切。这里面的原因同样是历史造成的。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加强都云南的控制,在云南驻扎了军队,同时将南京城的人都迁移到了云南。为此,顾炎武说过:
“初明太祖之下金陵也,患反侧,尽迁其民于云南。”
明朝的移民一下子就改变了云南的人口构成,从内地来的汉族移民成了为云南人口的主体。大家都是移民过来的,自然得想办法让彼此之间能说上话,可各自用原来的方言根本就没法交流了,而南京话使用人数众多,又有政治地位,所以大家就逐渐都用南京话了。所以,今天南京人去云南旅行会倍感亲切,很可能五百年前彼此是近亲。
中国有如此多的方言,古代不是像今天这样推广说普通话的,那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交流时,难道得用翻译?没错,的确有用翻译的,特别是在对官话一窍不通的福建。
例如在文献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清朝时有个叫朱潮远的官员,去福建办理一个案子,堂审的时候身边就得有翻译在场,否则真听不懂闽语。一国之内,不同地区的人得用翻译才能听懂对方说话,中华文化的确是太博大精深了!
云南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留着相同的血液,写着相同的文字,可我们的方言却如此的不同,在用方言和不同方言的朋友交流,是不是有很多故事?欢迎写下你的故事,分享你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