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的免死金牌村上春树对翻译自
近些年来,日本当代小说家村上春树在中国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其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内的许多作品都在中国有着不错的销量。但正如俗话说的,“人红是非多”,随着热度的增长,不仅村上春树本人受到了不少批评,捎带着连译者林少华也是陷入争议。有许多人认为林少华的翻译个人风格太重,改变了作品原有的特质,甚至有人造谣说,村上春树本人也对林少华的翻译意见很大,所以才将《1Q84》的大陆翻译卖给了南海出版社,改由施小炜进行翻译。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尚且如此,林少华作为译者,有喜欢其译作的,自然就有不少不喜欢其译作的。但作家本人怎么看林少华呢?村上春树虽然没有直接对某个翻译者进行评论,但对翻译整体却是有不少言论。村上春树并不排斥译者的个人风格在批评林少华的众多理由中,“个人风格太明显”是最主要的一大类。对句式文法的改造啦,对成语的偏好啦,对文风的改造啦,等等等等,都是批评者口中的常用理由。笔者不懂日语,无法完全判断这些批评的真伪。但这归根结底还是涉及到“直译”和“意译”两大翻译理念的碰撞,笔者觉得还是不好分出个高下。林少华话转正题,村上春树本人是什么看法呢?从其公开言论中不难看出,对于翻译者的个人风格,他是并不反感甚至还有点喜欢:优质的翻译最最必须的,不用说就是语言能力,但相比之下毫不逊色——尤其是虚构作品——而且我以为必不可少的,恐怕还是充满个人偏见的爱。说句极端的话,只要有了它,我甚至认为什么都无所谓。别人翻译我的作品,如果说我最大的要求是什么,则舍此无他。充满偏见的爱,才恰恰是我在这个不可靠的世界上,最为充满偏见地爱着的东西之一。村上春树不少批评者抱怨,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作品不仅有“村”味,还有“林”味。林少华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多次宣称自己翻译的村上春树作品就是一套“林家铺子”,还经常办讲座讲自己眼中的村上春树,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个人立场。读者自然可以对此有不同看法,可林少华的这种态度,不正是村上春树所说的“充满个人偏见的爱”吗?即使这不是对读者的最优解,最起码也没有对不起作者村上春树本人,没有对不起大陆独家翻译权吧?村上春树的这个宣言,在我看来,已经是给林少华颁了一道‘’免死金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翻译的速度林少华的翻译不管如何,到底是从日语原文直接翻译成中文的。在欧洲大陆,村上春树的作品可是有着英文翻译成日文再翻译成法语的超级转译。这几个弯转得,可以说是坎坷万分了,但是,村上春树对此却毫不在意。他当然不是说错误的翻译也无所谓,只是那不是最重要的:我并不太操心语言表达层面的细节,只要故事层面的大是大非过关了,也就大体达到目的了。如果作品本身有力量,它会超越几个小错误的。我更多地不是操心这些细节,而是为我的作品被翻译感到高兴。村上春树众所周知,林少华素来有“村上春树御用翻译家”的称呼,翻译了大量的村上春树作品。其中《挪威的森林》年在日本出版,两年之后的年便由林少华翻译成日语了。这速度,在当时的那个中国,可以说是能让村上春树因为自己的作品“被翻译而感到高兴”了吧。顺便提一句,这也是林少华最早翻译的村上春树作品,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他翻译了村上春树的三十多部作品,与村上春树结下不解之缘。翻译质量众口难定,翻译速度总是黑纸白字清清楚楚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村上春树对翻译速度的重视,有意无意地给林少华颁了第二道“免死金牌”。明明就是我先来的,林少华如是说。《挪威的森林》同名改编影视宣传当然,村上春树不是‘’重速度不重质量‘”,而是他觉得‘’小说会对它们的时代产生影响‘’。如果翻译得太慢,这影响也就在延后或者消失了。而显然,村上春树对此很在意。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说你行你上。在林少华的翻译问题,倒也不必如此,你说林不行倒也不必你上,你去找村上就行了。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可是给了林少华这两道“免死金牌”。村上春树和林少华
上一篇文章: 没想到,摇滚教父伍佰骗了我们30年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