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种蛮族的余晖英国与爱尔兰131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需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513569.html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洗兵大秦海上波

字数:,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如果要问,欧洲有什么历史积怨浓厚的国家,那必定少不了不列颠与爱尔兰这一对隔海相望的世仇。早在三世纪那神话与历史纠缠不清的迷雾之中,传说中的爱尔兰至高王康马克·麦克·亚特就伙同他麾下赫赫有名的费奥纳勇士团渡海劫掠了可能是罗马帝国不列颠的一部分。至于后来的历史长河,更是被两国之间上至将相王侯,下至平民百姓的鲜血所浸染。本文就要说一下中世纪时期英格兰对爱尔兰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以及被称为“白种蛮族的余晖”的戴塞特·奥戴之战。

中世纪的谚语常说,爱尔兰任何时候都有超过位国王。这当然是混淆了氏族酋长与封建国王之间的区别,但随着欧洲大陆的文明进步,以及维京海盗袭扰的同时带来的技术与文化,孤悬海外的爱尔兰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并不是像他们的盎格鲁-诺曼对手污蔑的那样,爱尔兰人“只吃野兽,而且活得像野兽。他们根本没有从原始的渔猎生活习惯中有什么进步,比起田地,爱尔兰人更喜欢活在森林里”。

恰恰相反,12世纪的爱尔兰已不再是一片广阔的森林、沼泽和山脉,花粉样本证据表明大部分的森林已经被砍伐了,大约个使用牛拉犁和水磨的家庭农场随之兴起,而伴随着围绕着牛而展开的农业经济的愈发重要,“国王”维持统治和开展战争也将牛作为重要的目标——出借奶牛,夺取敌人的牲畜和农民,都能增加统治阶级的威望。

随着农业进步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爱尔兰的总人口大约达到了50万的水平,相当于同期英格兰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遍布爱尔兰那支离破碎的小政权之间的相互争斗也越发频繁,米斯、伦斯特、德斯蒙德、托蒙德、康诺特和阿尔斯特六个较大的王国已经在爱尔兰兴起。

这六位国王开始有权要求所有自由臣民服兵役,但不可否认的是,和大多数古典时期的早期王国类似,征战仍然是“自由人”的专属活动。

▲北欧维京入侵者们给爱尔兰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文化

每当要发动一次军事行动,国王们就会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布一个“传票”,他治下的贵族和氏族就会按照一定的制度,比如以三百人为单位,负责提供出征的战士及装备。六个国王都可能派出大约人的“大军”去进行一次长途作战。

除此之外,为了争夺爱尔兰的控制权,诸位强大的首领都不会再满足于只依靠本国的贵族和自由民,恰恰相反,更具灵活性和国王私人属性的“扈从”才是军队的核心。

除此之外,爱尔兰国王们还热衷于海峡对岸的盎格鲁-诺曼人充当雇佣军,这些人更听话,更能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可以由国王的世袭军事领袖臣仆统辖,但为此爱尔兰诸王们不得不“践踏”“历史悠久的部落自治传统”,在本氏族人民和被征服的敌人身上加上沉重的负担,用来供养雇佣兵,乃至强化国王和王室的权威,比如组织驮马车队,运输和安置国王的帐篷,建立王室营地等等。

▲中世纪爱尔兰富有特色的“劫牛战争”

中世纪的爱尔兰武士一般使用五种类型的武器:短矛、两支标枪和精心制作的半月大斧头,以及盾牌和剑,前三者更多是挪威人和他们在爱尔兰的后代“爱尔兰-维京人”带来的军事进步。

维京人的军事技术给爱尔兰土著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年至年之间的维京入侵爱尔兰大潮中,爱尔兰武士“非常锋利的刀刃对北欧人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北欧人的蓝色盔甲拧结在一起……剑无法划伤诺斯人的头部,因为维京人有坚硬的头盔”。

12世纪爱尔兰诸王给下属的赏赐记载中有很高比例的军事物品,用来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了非常多的挪威语或者古法语的“皮甲”、“皮革甲”,20%的人则得到了不同数量的铁锁子甲。同时期的历史作品也描述了爱尔兰士兵在战斗中肩并肩排成紧凑的队形,这无疑是对爱尔兰-维京人的紧密“盾墙”队形的效仿。

▲中世纪北方欧洲常见的“盔甲衫”

▲12世纪早期科马克教堂上的浮雕,半人马戴着同时期爱尔兰武士常用的头盔

虽然有不少的盔甲和革新的队形,但英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诋毁爱尔兰人,在同时期英国人笔下,爱尔兰的“野蛮人”们要么是“赤条条地、赤手空拳地投入战斗”,要么是“用野蛮的维京战斧奸诈地杀死粗心大意的盎格鲁-诺曼骑士”,好像爱尔兰的土著们真的只是一群拥有白色皮肤的猿猴或者人形野兽。

▲11世纪的爱尔兰武士

当然,爱尔兰的贵族武士们据说仍然保持着上古渔猎时代的训练方式,以适应爱尔兰的丘陵与灌木地形,并保持极高的战斗力,比如在将头发结成发辫,在森林里奔跑,在途中跨跃或钻过一人高的树棍,发辫不可凌乱或者被树枝缠绕,甚至要站在深坑里躲避投来的标枪。

年的战斗中,盎格鲁-诺曼人与沃特福德地区的爱尔兰土著接战,10名诺曼骑士和70名弓箭手对抗数百名“爱尔兰大军”,就被打得节节败退。诺曼骑士老爷们被迫撤退到设防的营地,再利用营地里的牛群去反冲击爱尔兰土著在追击时出现的松散队形才反败为胜。

在另外几次战役中,具备极大军事技术优势,甚至人数也不一定落下风的诺曼人都没有在“堂堂正正”的会战中得以击破爱尔兰土著,往往需要依靠反冲击追兵甚至袭营的手段来取胜。

▲爱尔兰土著骑兵即便在年前后仍不习惯使用马镫

与渡海而来的诺曼征服者相比,爱尔兰土著诸王们最大的军事劣势可能是骑兵。爱尔兰的土生马种康尼马拉小马体型十分娇小,虽然灵活和吃苦耐劳,更适应爱尔兰的自然环境,但长期不习惯马鞍和马镫的爱尔兰土著骑兵更多地还是用于侦察、劫掠和小规模战斗,难以对抗赫赫有名的诺曼骑士。

▲体型娇小的爱尔兰土生马种——康尼马拉小马

当爱尔兰的土著诸王互相争斗,并不断引入外部力量时,也吸引了英国的诺曼统治者的注意力。

年,第一位英国人出身的教皇阿德利安四世,授予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去“惩罚”爱尔兰教会的堕落和贪污,亨利二世抓住了机会,不仅派遣拥有更先进的军事技术(长弓、重骑兵和锁子甲)的远征军登陆爱尔兰,最后他还亲自率领舰队征讨爱尔兰,成为了第一个登上爱尔兰的英格兰君主。

在利用军事优势和爱尔兰人内部的分歧获得胜利后,亨利二世将自己的儿子封为爱尔兰大公,将侵占的土地分封给盎格鲁-诺曼人伯爵们,并获得了教皇的公开承认。

▲年的爱尔兰地图,绿色为土著控制区,棕色为英国殖民者征服区

但爱尔兰人的抵抗仍在继续,并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英国历史学家杰拉德——同时也是英王派往爱尔兰进行实地侦察的军事间谍,就宣称“爱尔兰北部的土著蛮勇好战,而南部的居民则诡计多端、背信弃义”,爱尔兰南方的土著领袖们利用种种游击战手段延缓诺曼人的侵略脚步,并努力汲取侵略者的军事技术。

年,诺曼贵族理查德·德克莱尔带领一支大军南下入侵爱尔兰土著的托蒙德王国,这是少数几个还维持自身独立性的爱尔兰本土政权。

不列颠人的军队仍然保留诺曼入侵时代的风格,英国重装骑兵仍然穿着锁子甲,可能还带着早期的板甲衣,仍然手持长枪和长剑,但是长期在爱尔兰的生活让诺曼征服者被迫使用本土的小马,这无疑降低了英国人的骑兵优势。

▲年盎格鲁-诺曼人与爱尔兰人的大战

▲诺曼人的铁甲骑兵维护成本很高,而且不适应爱尔兰的地形与治安战

而一个多世纪的交流和斗争让爱尔兰土著们更熟悉侵略者的军事技术,与理查德·德克莱尔对阵的爱尔兰首领们就穿着锁子甲,裹着有衬里的皮甲,头戴锁子甲兜帽或锥形铁头盔。而且他们显然比侵略者更熟悉这里的自然环境,他们在灌木丛生的道路上挖了壕沟,在战壕后面建起了壁垒,又在壁垒顶上竖起篱笆,配备战斗人员,“狡诈”的爱尔兰人甚至在障碍密布的道路上把矮灌木和小树交织在一起,在必经之路的隘口两侧形成了无法穿透的灌木篱墙。

在稍晚的中世纪文献中,英国人和爱尔兰人被描述为经常在穿过树林的狭窄道路、丘陵间的洼地和沼泽上的堤道进行血战,战壕、栅栏和水花四溅的灌木丛林在文本中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

这一次,英国人分成三路行军纵队,试图同时攻占目标和切断爱尔兰土著援军,同时沿途大肆烧杀抢掠。但利用英国人的劫掠心理,爱尔兰先锋指挥官康纳·奥狄亚将一群牛赶过一条小溪,作为吸引英国人注意力的诱饵。英国人果然中了土著的计策,他们的骑兵继续前进,希望夺取这些珍贵的战利品——毕竟“夺牛”已经成为爱尔兰的军事文化。

在刚开始,爱尔兰人装作拼命保护他们财产的样子,与英国人激战,像往常一样,使用飞镖、弹弓和投石向诺曼人猛击,据说爱尔兰投石手使用的高速石弹不仅能致人死残,还能发出令人恐惧的怪异呼啸声。

但很快,爱尔兰人就装作渐渐不支,向后撤退,主动将溪流上的渡口拱手相让。英国骑兵们趁机占领了渡口,但进一步拉开了不列颠军的前后间距,就在这个时候,爱尔兰人的伏击部队从渡口附近的森林里兵分二路杀出,一队配合诱敌的前锋,去阻击英国人的前锋,另一队去袭击理查德·德克莱尔尚在渡河的先锋纵队尾部。

但伏击没有取得爱尔兰主将预想的结果,爱尔兰人没有及时击破英国人的先锋,后续的二支英国纵队很快抵达了战场,试图对土著人的伏击部队进行反包围。

▲战场示意图

双方军队数量相对于地形过于庞大,被迫在远离他们所能找到的最坚固的阵地上形成了惨烈的近身搏杀,爱尔兰人处于严重的下风,但诺曼人带来的军事技术帮助了土著抵抗者,土著们选择在附近的小山脊或小山丘上,或在任何他们所坚守的地方,聚集成一个“快速的、坚不可摧的方阵,使英国人无法突破”。

就在最后的时刻,托蒙德王国的默塔夫·奥布莱恩国王的主力部队沿着被英国人焚掠烧杀一空的村庄所指引的道路抵达了混乱的战场,并一度被爱尔兰人误认为是英国人的援军。在爱尔兰土著国王的指挥下,他的士兵急匆匆地冲上前去加入战斗,与还在抵抗的土著们一起夹击侵略者。

爱尔兰历史学家记载:“短兵相接,声响是如此的沉闷。诺曼人的贵族和将领倒下了,他们甚至都没有离开原先站着的地方”。英国主将理查德·德克莱尔及其长子双双战死,除此之外战死的不列颠贵族多达八十人,出身较低的步兵不计其数。

▲中世纪爱尔兰武士

经此一役,爱尔兰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德克莱尔的遗孀将英国人在爱尔兰南方香农河建立的要塞付之一炬,并带着幸存者北逃,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来。胜利的奥布赖恩王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将坚持抵抗到十六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对爱尔兰的全面征服时代。

参考文献:

《AMilitaryHistoryofIreland》

《IrishandAnglo-NormanwarfareintwelfthcenturyIreland》

《IrelandintheMiddleAges》

《TheNormaninvasionofIreland》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洗兵大秦海上波,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4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