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对疫情政策的矛盾心理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至6月5日为止,台湾累积新冠确诊数已超过万,死亡病例达2例,对于民进党当局要求人民“自主应变”这个形同“自求多福”的政策,台湾民众心理产生巨大的矛盾。

矛盾之处在于,人民既不想封城,也不想确诊。这不是台湾人特有的矛盾,而是全世界都如此,因此给了全球执政者一个大难题,在无法消灭新冠病毒的背景下,什么政策都会引发民众不满,只能选择一个骂声较少的应对方式。

根据彭博社五月底的“最新防疫韧性评比”,台湾在53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51,较4月下降19名,跌幅最大,目前是全球人均病例和死亡人数最高的几个地区之一。

这份韧性评比侧重于对死亡率的抑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转为“共存”政策后,挪威以低死亡率位列榜首。

虽然一般都将低死亡率归功于高疫苗接种率,但台湾经验显示,低死亡率还要搭配完整而有序的医疗程序,包含筛检、隔离、诊治、治疗药物,与病例追踪。台湾在上述每一个环节都出了问题,因此严格说来不是“共存”,而是踏踏实实的“躺平”。

在政治层面,民进党当局反正就是摆烂、造谣、狡辩、顾左右而言他;再逼它就否认、暴怒、回呛、“司法镇压”,大大小小的事例多不胜数,反正执政者都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说民众无怨是不可能的,怒气显示在蔡英文下滑的民调支持度上。

然而,要说这波防疫混乱是否能让民进党“垮台”,不但言之过早,机率也不高。因为人民对防疫措施已产生厌倦,而始终被锁在岛内,甚至被锁在其居住的地区,即使对温驯的台湾人而言也是不可接受的。高强度的防疫措施下,若无法迅速清零,只会带来更大的社会隐患。

简单说,不想被锁,又不想确诊的矛盾心理,只产生了一种结果,就是侥幸心态,自我心理暗示“不会中标”,或确诊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还不至于转成重症。

这种侥幸心态是无敌的、自私的,因而“躺平政策”所引发的许多新闻事件,也都因此被当作别人家失火,反正与我无关,日子照过,能自由生活就好。如郭彦均事件,当局“司法镇压”一个普通民众,虽引起众怒,却还不至于动摇执政党的“统治根基”。

重点在于疫情是否会走缓?经济是否会受创?以及死亡率是否能降低?如果这三个关卡都失守,民间才会出现另一种心态,即“共存非躺平”,想过正常生活,就得换掉治理者。

疫情何时趋缓?

防疫指挥中心夸称,疫情的反转点在6月10日,论据是“国外经验”:解封后疫情会上升约1至1个半月的时间,接着出现转折点,从高峰开始往下降。

不过,6月8日,确诊率再从五万“跃升”回八万例,病例自北往南移,疫情仍未见趋缓。除此之外,防疫指挥中心公布的数据是否可信,也备受质疑。

敢说“疫情反转点”,就敢对数据做手脚,这是对民进党治理的基本常识。

已经有若干案例显示,指挥中心公布的死亡数据往往延迟七天,且这些案例还是名人亲属,若非提前曝光,谁也不知道类似案例是否会被归类为确诊死亡。

再者,以一般民众的经验看确诊数,真实数据绝对远大于公布数据,因为很多确诊者是“社区黑数”(未出现在官方统计数字上的确诊或死亡人数)。事实上,指挥中心也不避讳“黑数”的存在,甚至敢称“好的黑数”。

“好的黑数”这种谬论,立基于“群体免疫”,认为自然染疫并自然痊愈的数字愈多,代表医疗资源消耗愈少,因此能将资源集中于重症患者。然而,就算是白宫防疫专家福奇也主张,新冠没有“群体免疫”,因此所谓“好的黑数”根本就是防疫无能的伪科学借口。

此外,即便同意“群体免疫”的专家也表示,新冠会重复感染——如侯汉廷就感染两次——因此痊愈后要持续追踪3到6个月。换言之就是无法节省医疗资源,所以指挥中心绝对不干,而台湾专家则说了一堆自相矛盾的废话。

防疫指挥中心推估“黑数”是公布确诊数的5到10倍,陈时中则只认“2到3倍”,即便以最低标计算,台湾实际染疫人口大约为万到万之间,已经接近台湾人口1/3。

可笑的是,支持“群体免疫”的指挥中心预估当染疫率超过10%,疫情就会往下降,当超过20-30%,就会回到原来水平,亦即一波疫情已过。

如果实际染疫比例接近1/3,当然超过10%,也已达20%-30%,按其歪理,这波疫情应当已经结束,但事实相反,高峰期还未到。

这么看就知道,大概率,真实疫情还没趋缓,确诊数却会“趋缓”,因为民众会愈来愈倾向不筛检也不就医,有症状就直接寻求治疗药物(包含偏方)解决,“黑数”会愈来愈多,确诊数会愈来愈少。

这就是“自求多福”的真义。

虽然,疫情在“数据”上趋缓与“实际”上趋缓势必变成两回事,但侥幸心态作祟下,民众普遍都会当成一回事,并以数据为依归。即便不见得会放松警戒,但一定会支持解封。

这种心态到底是对是错,要从宏观角度来看,因为疫情不只是公共卫生的问题而已,也事关经济。生命诚可贵,但人民也要生活。

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冲击

前年,台湾经济成长率为3.11%;去年6.45%;今年初预估与去年持平,但在俄乌冲突与疫情冲击下,台湾行政部门主计总处目前已下调至4.02%,而外界更预测很难“保4”。

失业率与无薪假预估在5月疫情下将双双冲下新高,受创最深的是餐饮住宿业,目前餐饮业业绩平均下降4-7成,为减少“人与人的接触”,开始大推送餐机器人。旅游住宿业损失更为惨重,五月业绩下滑九成以上。

逆势而升的是零售业,因民众减少外出,以及自主居家隔离政策,消费者囤货现象大增,带动大卖场“买气”,零售业前四个月业绩同比增加13.4%,预估今年总营业额将创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台湾出口产业畅旺,防疫政策在疫情最剧烈的时候给予制造业主自主选择,从安全方面来看危机四伏,但从营业面来看却是正向成长。

五月出口.8亿美元,创下历史单月次高,年增12.5%,并已连续23个月维持正成长。累计前五个月出口值.8亿美元,年增20.1%,有鉴于大陆近期逐步解封,恢复正常生产,台湾出口有望持续畅旺,但下半年“黑天鹅”不少。

如果台湾在暑假或秋季边境解封,委靡已久的境外旅游业有可能出现爆量业绩,但是否会为本土疫情带来新的变量,目前尚无法评估。

其实下半年经济展望相当分歧,一方面台湾积极考虑解封,挽救内需服务业,另一方面出口前景受全球停滞性通胀影响,预计消费者可能紧缩电子、家电等非必要支出,半导体也已经传出可能供过于求的预测。

总言之,若台湾再不解封,推升经济成长的动力将可能严重不足,内需出口双双进入停滞状态。这便是为何现在民进党当局在疫情高峰期,屡屡逆向释放解封消息的主因。下半年经济若出现严重衰退,必不利于年底选举。

事实上,从大陆解封后经济便V型反转看来,台湾的防疫已几无可能回到清零状态,“躺平”的代价是超过个死亡病例,与难以估算的“黑数”,却也让经济动能得以持续,这是谁都逃不掉的防疫两面性。

在公卫角度上,台湾防疫做得很差,但从公卫与经济平衡的角度上,勉强过关。这或许就是民众对目前防疫政策虽抱怨连连,却也能勉强接受的主因,毕竟在生活上影响不算剧烈,心理上也不愿再“清零”。

结语

目前台湾真正的挑战,在于是否能降低死亡率,重点在于低龄校园与养老机构的医疗防护网是否积极应对。

医疗资源的投入一旦缩小范围即可增加成效,养老机构只要将政策调整为“有症状就投药”,而非“快筛阳性才投药”,死亡病例就能得到遏制。低龄校园的部分,就是增加疫苗覆盖率保护儿童。

台湾防疫的问题不在于医疗体系,而在于无能的指挥,这使得防疫进入吊诡的情境,即执政当局若愿放手不管,反而有助于让疫情趋缓。现在,民进党就是想放手不管,混乱是来自于指挥中心不愿也不敢完全放手的多余干涉。

疫情下,民众的集体心态十分关键,台湾人对防疫的矛盾心理放在全球范围看并不突出,怕就怕过度侥幸而放松警戒。因此,正确的防疫观念仍须长时间维持,摘下口罩必须是最后一个步骤。

“群体免疫”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好的黑数”,维持正常的医疗体系与有效药物,才能缓解疫情。

简单说,只要执政者准备充分,避免政治性处理问题,台湾就能安然度过疫情,民进党做不到而已,所以目前还看不到终点。(来源:海峡之声文/雁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0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