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洋地名也要多些创意
从滇池溪谷,到滇池森林,再到滇池花园,往前走走又是滇池名居。真正是滇池路上尽滇池,滇池渐欲迷人眼。恐怕滇池也会吐槽,“你们这么干,考虑过滇池的感受吗?”
媒体体报道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霍弗
近日,昆明多个小区更名,从各式的洋名,改成了清一色的“滇池系”。其中,列农溪谷更名为滇池溪谷、挪威森林更名为滇池森林、波西米亚花园更名为滇池花园,滇池名古屋更名滇池名居。清理“洋地名”,回归本乡本土,彰显文化自信,值得点赞,但也还可以多些创意。
图个“洋气”本无可厚非,但在道路、小区等命名上以为求“洋气”,丢掉了传统、割断了文脉,实属不应该。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城市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洋地名”进行清理十分必要。年5月1日起,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条例》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作地名;年,昆明市民政局下发的《昆明市地名命名、更名实施办法》中对此也有相应规定。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名是重要的文化标志,我国很多地名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且大多为人所熟知。例如一提到邯郸,人们大多会想到邯郸学步,进而会联系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更进一步会发现这居然是千百年来从未改名的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油然而生。相应的,一些所谓的“洋气”名字,大多都是音译而来,与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大多没有牵连。列农溪谷的列农是个啥?挪威森林是首歌,还是挪威在昆明承包的林地?放长远了看,“洋气”可能没几分,笑话倒是有几分。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名往往是种文化记忆。有昆明市民就表示,“国外的地名不好听,感觉也没有文化自信,如果叫中国的名字会更好。”昆明清理“洋地名”算得上是顺应民心民意、彰显文化自信的好事。但是,在清理过程中也还需要多些综合考量,少些简单从事。比如,有媒体就用《昆明“洋地名”改回“滇池系”》来报道这次清理工作。从滇池溪谷,到滇池森林,再到滇池花园,往前走走又是滇池名居。真正是滇池路上尽滇池,滇池渐欲迷人眼。恐怕滇池也会吐槽,“你们这么干,考虑过滇池的感受吗?”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在清理“洋地名”的时候,应当可以从历史文化记忆中多找寻一些能够引发价值认同的创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虽然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但历史文化名人却未尝不可。当一句“觉醒年代后来啊,安徽合肥有了一条延乔路,他们的尽头就叫繁华大道!”刷屏,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冲击,一定可以穿越时空留下更深沉的记忆。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的命名创意点当不至于只有一个“滇池”!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