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的天然气管道情况说说欧洲真的被冻住
说说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以及天然气实际供应情况
在国内媒体上最常看到的就是俄罗斯天然气卡住了欧洲的喉咙、或欧洲人冬天会冻死多少人?欧洲天然气价格涨疯了!北溪管道被炸后欧洲被冻住了等文章。
这种类似的单一错误信息错误的诱导了中国普通民众对世界的看法,我尽量从中立的角度介绍一下当前欧洲管道天然气的实际情况。
首先说下欧洲的天然气并不是完全依靠俄罗斯,也不是只有俄罗斯一个天然气来源,只是以前俄罗斯的天然气最便宜,所以从商业角度来看用俄罗斯的气是最经济实惠的,欧洲大量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
在俄乌冲突之前,欧盟天然气40%靠俄罗斯,每年供应量约为-亿立方米,而俄罗斯也凭借向欧盟卖气每年能获得约亿欧元的收入,双方都皆大欢喜。
俄罗斯主要通过5条管道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我们就从北向南的捋一遍吧,先说最北端的也是最有名的就是北溪管线。
北溪一号管线:
于年投产,年输送能力为亿立方米,长约千米,海底部分约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管线,主要是给德国提供天然气。
由于欧洲对俄制裁,8月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这一管道向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完全停止(实际还有少量供应)。但9月26日因管道被炸毁,短期内应该是无法使用了。
北溪二号管线,是与北溪一号平行的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也相当,年建成。但由于制裁及俄乌冲突,德国无限期叫停了这条管线。管道的其中一条线路也在26日发生爆炸,虽然另一条线路仍可输气,但德国未批准投入运营,现在处于闲置状态。所以北溪停机影响的就是德国一家。
陆路北端的亚马尔-欧洲管线:
年输送能力为亿立方米,长约千米。亚马尔-欧洲管线从北极地区的亚马尔半岛南下后西去白俄罗斯,接着分为两条线,西线去波兰、德国东部,南线去乌克兰西部与“联盟”管线连在一起。
该管线规划始于年,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签署了政府间条约,年开始建造波兰境内的管道部分;年,第一批天然气通过白俄罗斯-波兰走廊输送到德国。年9月整个管线完全竣工。
年,在所有加压站建成后,该管道输气量能达到了每年约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
按计划该管线还要扩容和延长,但后因俄国和波兰关系紧张,年11月1日,俄罗斯单方面宣布该计划已被放弃,因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是首要任务。
年5月底,因波兰拒绝了俄罗斯的“卢布结算令”,俄罗斯停止通过这一管道输气。影响的主要是波兰和德国。
中部的联盟管线:
该管道还是在苏联时期建造的,最早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最终于年完全投产,年输送能力为亿立方米,是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条天然气管道。
该线路的气源为西伯利亚的纳德姆气田和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的奥伦堡气田,管道经乌克兰分叉,一条去斯洛伐克、捷克、奥地利等;另一条进入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等。乌克兰每年通过该线路可收取数十亿美元的天然气过境费。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随着北溪管道的关闭,俄罗斯向欧洲直接输送天然气的主要管道仅剩下了这一条,虽然目前俄乌战争打成这样,但乌克兰仍在用着俄罗斯的天然气,而且还经过乌克兰输送到欧洲,目前每天向欧洲的输气量约为万立方米。
再多说一句,和联盟天然气管线几乎并行的,还有一条也是在苏联时期修建的称之为友谊的输油管道,总长度约0公里,是世界上长度最长的输油管道。友谊输油管道设计日输油量约为万桶,其实际日输油量中有万桶到万桶出口到欧盟国家,剩下部分出口到白俄罗斯。
俄罗斯当前主要的天然气销售外汇收入也来自于这条线路,所以俄罗斯一直保障着线路的畅通,全力保证供气。
南部的伊斯坦布尔和蓝流管线。
伊斯坦布尔管线于年投产,年输送能力为亿立方米。该管线横穿黑海,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西北部的基科伊,分为两条支线,一条向土耳其供气,另一条向东欧和南欧部分国家供气。
蓝流管线:3年投产,年输送能力为亿立方米,长约千米,海底部分约千米。“蓝流”管线由北至南穿越黑海海底,再折向西边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基本只为土耳其国内供气。
除了俄罗斯的这几条天然气管道,再说下欧洲其它的天然气管道,这次我们从南往北说。
塔纳普天然气管线(TANAPPipeline):
也称之为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线(Trans-Anatoliannaturalgaspipeline)。是欧盟为避免过于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而特意新建的管线。
该线路于年动工年竣工,主要的天然气供应源为阿塞拜疆的沙赫德尼兹气田,每年可以输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至欧洲南部和东部。
跨地中海输气管道:
当前跨越地中海的天然气管道总共有四条,分别是绿溪天然气管道、阿尔及利亚-欧洲天然气管道、阿西天然气管道、穿越地中海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的气源主要来源于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在俄乌战争爆发前,通过该管道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占欧洲年供应量的11%。主要保障意大利和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南部的天然气供应。
在俄乌冲突开始前,欧洲已经准备再修建两条针对北非的天然气线路,分别是尼日利亚-摩洛哥天然气管道线,即图中红色线路部分,该项目已经在年启动,目前已经加快了建设进度。另一条阿意天然气管道(GALSI)项目,经突尼斯穿越撒丁岛到意大利的管线,即粉色线路,这两条线路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天然气来源,把尼日利亚的天然气资源引到欧洲。
再往北就是英吉利海峡管线:
英国同比利时和荷兰间有天然气管道相通,这是条双向管道,以前天然气便宜时英国是向欧洲大陆购买天然气通过该管路运输。但自年第一季度开始借助这两条互连管道,英国向欧洲大陆出口了大量天然气,这使得英国天然气出口量同比大增%。
英国本身有北海油气田保障自身供应(包括向挪威进口),同时通过港口进口液化天然气来保障对比利和荷兰的天然气供应。
挪威波罗的海天然气管线:
在俄乌冲突之前,欧盟天然气40%靠俄罗斯,还有25%靠挪威。冲突之后,挪威自然地变成了欧盟最大天然气供应国。
年挪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额是亿欧元,而年8月前油气出口额就达到了亿欧元。预计挪威年全年的能源出口额将达1亿欧元。
挪威的天然气管线主要保证德国、丹麦、荷兰、波兰等国。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整个欧盟各个国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存程度并不一样。
英国,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丹麦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很低,俄罗斯天然气的中断或减少对他们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法国,荷兰和比利时对俄罗斯天然气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但占比不大,完全可以通过获得液化天然气进口以及英国、西班牙的替代管道供应路线进行调整,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东欧和南欧并没有停止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在今年5月俄乌战场打的最热火朝天的时候,俄罗斯还卖给欧盟79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实际上南欧还转手倒卖一部分俄罗斯的天然气,再加上土耳其线路的天然气供应,所以也没有什么问题。
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工业国都高度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将出现约15%的消费缺口(合计26亿立方米)。不过意大利可以通过加大北非经地中海的管道的输气量和采购LNG液化天然气来解决问题。
所以真正影响大珠主要就是德国。目前德国通过提高从挪威的进口量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大批量进口,目前看民用气的保障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工业用气现在无法保障。不过德国人也流行一句话,叫做“只要我们熬过了今年冬天,俄国人就至少要过20年的冬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