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中立只是表面,军事强国才是里子
文/品论社
瑞士富得流油,这是举世皆知的事实,然而另一方面,人均GDP高居世界前列的瑞士,住房自有率却是欧洲倒数第一,不足40%,且呈继续下跌趋势。
收入高,却不爱买房?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合逻辑的,但正是这样“不合逻辑”的事实,虽有瑞士房价居高不下、租赁市场完善发达等诸多原因,却也反映出了瑞士这个国家与别不同的特殊国情。
永久中立国,是瑞士身上最深刻的标签。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奉行中立的瑞士,曾经也是个四处扩张的军事强国,更以强大的雇佣兵军团名震欧洲。
一,瑞士的地缘特点和历史
瑞士地处欧洲大陆中心地带,周边分别被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等四大欧陆强国四面环绕,用中国传统军事理论来说,这就是典型的四战之地,兵势至凶者。
四战之地的瑞士回溯瑞士的历史,史前时期瑞士国土范围是欧洲土著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之后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日耳曼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区域,公元13世纪末,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等三个地方诸侯州结成瑞士永久同盟,此乃瑞士国家诞生的雏形。
瑞士永久同盟的诞生,是中世纪欧洲宗教、封建王室、地方领主、商人等诸多势力之间矛盾的产物,当时的瑞士同盟,是一个松散的城邦联盟,组成联盟的各诸侯(州)长期处于封建割据、各自为政的状态,早期瑞士的生存之道,主要表现在对内平等协商,对外共同防御。
当时类似的城市联盟,还有莱茵同盟、士瓦本同盟、汉萨同盟等。
这样一个缺乏凝聚力的松散联盟,对于处于欧洲中心、四面受敌的瑞士来说,并不足以让他们在面对周边敌人时安枕而卧。于是从立国之初,瑞士就致力于建立一支强大的联合军队,并不断地向外扩张(实质上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不断蚕食以形成割据)。
不断扩张的瑞士联邦从13世纪末的三邦(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结盟,到16世纪初巴塞尔、阿彭策尔加入邦联,两百余年间,瑞士邦联的成员邦达到了13个,基本奠定了现代瑞士国家的版图。
邦联版图的不断扩张,让瑞士人的扩张野心与日俱增,日益膨胀的瑞士开始卷入了欧洲各国的大乱战中,企图在战争中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
直到年,瑞士军队在意大利米兰遭遇了法国的火枪骑兵军团,一场惨败让瑞士幡然醒悟,此一战后,瑞士人签订和平条约,宣布奉行“永久中立”政策。
在那个欧陆战火四起的年代,瑞士当然不会愚蠢到把国家安全寄托在别国的“契约精神”上。“拳头才是硬道理”,瑞士所奉行的“中立”,是“武装中立”。所谓的“武装中立”,通俗来说,就是中国俗话里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宣布永久中立之后,瑞士并没有进行削减兵力,而是将庞大的国家军队保留了下来,实际上,直到今天,瑞士依旧是世界上人均军队人数和军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
奉行中立,承诺不再对外扩张,就意味着,倘若无外敌入侵,瑞士那庞大的国家军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的不平衡就衍生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瑞士雇佣兵军团。
如果说三邦结盟是瑞士的立国开端,那么雇佣兵制度和军火生意则是瑞士的发家之道。在那个战争频发的年代,瑞士依靠着贩卖军火和提供雇佣兵员,大发战争财,完成了早期的资本积累。
二,瑞士雇佣兵军团的由来和发展
其实早在瑞士宣布永久中立之前,瑞士的雇佣兵在整个欧洲已经小有名气,而在决定奉行中立政策之后,瑞士的军事实力不降反升,装备精良骁勇善战的瑞士雇佣兵军团备受欧洲各国的青睐,开始横行整个欧洲。
雇佣兵在欧洲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早在古希腊时期,大批雇佣兵受雇于僭主、国王、城邦甚至个人,以金钱、土地或公民权作为充担兵役的报酬,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均不乏雇佣兵的身影。
到了因战争频繁而被称为人类“黑暗时代”的欧洲中世纪,雇佣兵的存在感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部分战争甚至彻底变成所谓的“雇佣兵之战”,即交战双方都是雇佣兵。
相对于来自意大利、德意志、维京的雇佣兵,以中立敬业、打起仗来凶狠过人著称的瑞士雇佣兵显然更受欢迎。因为奉行中立,所以这些瑞士的雇佣兵们没有利益纠葛和情感倾向,他们在欧陆战场上大杀四方,是名副其实的“战斗机器”,更有“瑞士疯子”之称。
直到今天,梵蒂冈教皇国的国家国防军队依旧是来自瑞士的佣兵——瑞士近卫队。这支为了保护教皇及梵蒂冈宗座宫殿而设立的武装力量,从五百年前的十六世纪就已经存在并延续至今。
三,中立的旗号和效益
高举中立的旗号,让瑞士雇佣兵一举名震欧陆,也让瑞士赢得了左右逢源的地缘空间,而在今天,瑞士银行也正是凭着这一点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为遍布全球的富人们提供财富托管服务。
即使近年来瑞士银行频频传出泄密丑闻,但并没有真正影响到瑞银乃至瑞士这个国家的信誉,富人们依旧深信这个宣称永久中立的国家,而忽视其所谓中立背后的利益选择。
回顾瑞士的历史,不难看出,瑞士的中立,其实是非常精妙的政治抉择,而不仅仅是一个四战之国为求生存的无奈之举。
瑞士是一个小而强的国家,说它小,指的是国家体量小,相较于德奥法俄等传统欧陆强国,瑞士不论是国土疆域还是人口规模都差距甚远,这才给了瑞士奉行中立的物质基础,因为足够小,不足以制造太大的威胁,才有资格宣称中立。
而瑞士的强,则主要表现在军事和科工实力,尽管在立国初期(即城市联盟时期),瑞士可谓是欧洲最穷得叮当响的几个国家之一,打着邦联自治和对外中立的旗号,瑞士在强国林立的欧洲谋得缝隙中的发展空间,并凭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成长。
瑞士虽是名义上的中立国,却从未放弃过军事工业的发展,瑞士军工产业一直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著名的SG系列步枪和APC冲锋枪就是出自瑞士军工企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瑞士已经成长为欧洲第二梯队的军事强国。
二战时期,瑞士在边境陈兵数十万,对外宣称“防御中立”,简单说就是“谁都别来惹我”,这种刺猬型打法,不光让轴心国无处下牙,就连同盟国也水泼不进,整个欧洲大陆在战火纷飞中变为焦土,唯独瑞士得以幸免。
独善其身的瑞士与此同时,低地三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挪威虽然也宣布中立,却也没躲过德国人的蹂躏,前后者的命运差别,就在于所谓的“中立自保”,是需要足够的军事实力来支撑的。
毕竟,枪杆子和拳头,才是真理。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