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

我不大喜欢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作者的文笔不好,相反,我只是不太喜欢书中的情节,全书给人一种异常压抑的氛围,正如作者说,有些人会喜欢这部小说,有些人不喜欢。

如果你不想心痛,请不要翻开《挪威的森林》,因为这本书足以让你恐惧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你会恼恨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一个人,用这种方式诠释青春,残忍地拨动那根被你忘却的弦。最终驱使我去读它,是它不可忽视的知名度。名著大作,大多都得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下来的必是精品。

我之所以介绍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本书,就否定了这本书的价值,不是的,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我是不太喜欢村上春树的文字,是因为我本身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症,所以就尽量避免阅读那些孤独黑暗一类的文字。还有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在作怪吧,对日本人的印象很不好,本能的排斥吧!(特别申明:不喜勿喷,个人表达意见。)

如果这是中国的作者写的书,绝对没有哪个出版社敢出版——书中的故事很压抑!但又不得不敬佩作者的真实,只有一个真实的作者才可以写出这样的书和书里面如此颓废如此真诚的大学生。故事的开头,渡边回忆起直子曾经和自己谈起一口在荒郊野外的深井,没人知道它的位置,只要一不小心,就会“飕—砰”掉下去。“井”也融入在我们的生活背景中,也许下一刻你就会坠入暗无天日的“深井”,湿滑的青苔,壁虎“吱溜溜”蹿在围墙上,粉尘在空气中搅拌,里面一片死寂。

那其实是一个自我派遣的宣泄口的和自我封锁的结界。直子很不幸就掉入“井”里了,所以她才不咸不淡地应付渡边且永远也不可能爱上他,所以她喜欢自说自话,慢慢出现幻听,所以站在“井”外的渡边永远猜不透她在想什么。其实直子一开始时还是会自救的,她有拼命向“井”外呼喊,她邀请渡边每周末没目的地闲逛,随后把自己藏进了深山里的疗养院。这一系列行为都是是一种自我救赎,渡边也在“井”口抛下了绳索,卯足了劲把直子往外拉,但沉浸在故人已逝的悲哀中,直子早就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那“井”里终日潮湿阴冷,习惯了后反倒觉得太阳刺眼了,渡边的那份爱太过温暖体贴,她不敢也来不及去拥抱,才自行隔断了那绳索。

在村上的笔下,看似泼辣的绿子的生活却有那么多了不如意,看似温柔的直子却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看似连皱纹都笑起来美丽的玲子,受过的伤害竟然那么严重。不知道是先怜悯这些女子,还是先怜悯那个渡边君和自杀了的木月。村上在人物的刻画上,给了我心灵的一击。

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用了大量语言来描写性,我感觉这并不是文字阅读上的感觉,而是文字激发了很多作者那个不为人知的性想法。从别人觉得的性文字里,我读到是青春的迷茫和绝望,在友谊的遮掩之下相互吸引糜烂,后来是在生活的痛苦之中冲突挣扎,让读者不得不继续阅读的情节此起彼伏,这些情节里无不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孤注一郑的解脱。

其实我觉得,这部小说是没有主人公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同等的重要。村上为了表达那种青少年面对生命之沉重时的忧伤与迷茫,自己建立了一个框架,框架之中的所有人都在为表现这份情绪而服务。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不难发觉,其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着或多或少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比如渡边的愤世嫉俗与孤独,永泽对世界秩序的鄙夷和轻视,绿子对生活的爽朗豁达,直子、木月和铃子的苦闷与忧愁。事实上,这些人物都可以看作村上本人性格的不同角度,换句话说,他们其实都是村上的分身而已。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愿读过这本书的你们都能早日从孤岛中走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7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