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折戟欧洲高调杀入落寞的销量和上亿
欧洲的新能源美好世界
年,一位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经过一个熟人介绍,偶然间认识了一位欧洲汽车经销商。欧洲汽车经销商给他描述了欧洲对电动车的庞大需求,并渴望能在欧洲销售他公司生产的电动车。经销商可以一手包办,负责渠道销售,造车新势力对于欧洲也满是向往,憧憬着欧洲电动车市场的美好世界,想伸出手去摸摸底。两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于是,半年后,辆电动车就漂洋过海发往了挪威。
在造车新势力的梦想里,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是美好的。这是造车新势力出海的1.0版本。
年,欧洲的纯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20%,远超中国市场的13.77%,也验证了他们的判断。其中,渗透率最高的欧洲国家分别为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分别为89.32%、45.79%、36.23%、30.81%,同时,德国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美国。这些国家,也都成为新势力们首选的欧洲市场。
出海的号角已经吹响,蔚来小鹏们开始组建团队、发布战略,野心勃勃的计划高调宣布,真金白银洒向欧洲,一系列工作也随之展开。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传统车企如同很多已经进入或者宣布进入欧洲的造车新势力一样,也闷声公布了欧洲市场的计划——但他们显然要比蔚来小鹏们低调的多。
据统计,从年开始,无论是已经进入欧洲的蔚来、小鹏,还是准备进军欧洲市场的哪吒、零跑,以及在欧洲出行市场开始探索的爱驰、威马,造车新势力们都已将目标锁定欧洲。
制图:品驾
但两年过去,上亿的投入最终换回教训,与当年的高调相比,他们的销量倒是显得落寞的多。进军欧洲的小鹏、蔚来,年在欧洲的交付量仅为辆、辆。
根据eu-evs数据,年名爵销量14,辆,比亚迪在欧洲销售量为辆。其中,小鹏P7、P5,蔚来ES8以及比亚迪唐EV均不是完整销售年份。
制图:品驾
事实上,在去年的中国市场,小鹏P7、蔚来ES8的单车年销量远超过比亚迪唐EV。
据品驾了解,有一些宣布进入欧洲市场一年的造车新势力,已经开启了大刀阔斧的裁员,宣布调整欧洲市场的计划;另一边,更多的造车新势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高调宣布进军欧洲的计划。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审视新势力进入欧洲市场的这一选择?在这里不妨尝试从几个角度来看:
过去一年,在中国市场大火的新势力,在欧洲市场为什么卖不过名爵、比亚迪?
欧洲电动车市场充满诱惑,新势力为什么难以渗透?
新势力核心的新零售模式,智能化以及自动驾驶,在欧洲顺利落地面临哪些挑战?
新势力卖不过传统车企
年,名爵卖到了欧洲。为了真正的打入欧洲市场,名爵用“出海”代替了“出口”,这意味着除了产品,中国品牌还想借助电动车,将体系能力一并渗透进欧洲。
在外界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借英伦身份重返故乡的选择,但其实,一方面是上汽借助名爵实现全球化扩张,同时对于名爵来说,这种方式对其国内市场或许会有反向推动力。
但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在欧洲热卖的名爵MZ电动版,去年在中国的年销量也不过1.4万辆,与其在欧洲的年销量相差不多。
这或许可以认为,名爵在欧洲的热卖,并没有反哺到其在国内的电动车市场。进一步思考,这或许也意味着,名爵还没有真正的渗透进入欧洲电动车市场。
事实上,当下阶段,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是市场策略的竞争。
一位新势力品牌负责海外市场的人士告诉品驾,这个阶段看,比亚迪唐EV之所以卖的比蔚来、小鹏好,核心原因是他们在欧洲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并进行充分的授权。欧洲经销商在当地能充分发挥渠道优势,“他们有钱赚,当然拼命卖。”
已经进入欧洲市场的蔚来和小鹏,目前选择了两种渠道方式,蔚来坚持直营,要把在国内的一整套体系搬到欧洲。小鹏在欧洲的渠道模式也和其在国内的模式差不多,“直营+授权”模式。授权就意味着与当地经销商合作。
小鹏汽车荷兰首家品牌直营体验店图源:小鹏汽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