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发音练习
发音练习小插曲(案例分析)
在挪威,大部分的高中生在升入高中前已经接触过了至少三门语言。首先是自己的母语-挪威语。第二种就是英语,这里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基本上能够达到中国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而且他们的听说能力水平可能还会更高一些。第三种就是他们的第二外语,所有的学生都会在上初中时学习德语、法语或西班牙语等一些欧洲较大的语种,其中学习西班牙语的学生最多。因此,在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就会受到先前学过的语言的影响。比如在练习汉语拼音中si这个音的时候,许多之前学习过西班牙语的学生会受到西班牙语的影响,把这个音发成介于si与xi之间的一个音,而且一两次的纠正很难见效,需要反复地纠音。但是之前第二外语是法语和德语的学生则没有这种问题,基本上经过三次练习后就能够正确地掌握si的发音。此外,在练习fang的发音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发一声和二声的fong时,学生们的情绪都表现得非常正常,但是在练习到三声和四声的fang时,许多学生开始不停地笑,一些男生故意大声地练习,而一些女生则沉默不语。我立刻留心记下了这一现象。经过调查发现,汉语拼音中的fang在发成三声和四声的时候与挪威语中的一句脏话非常相近,因此许多学生就会故意把这个发音练习当作脏话念出来。当我确定学生们已经正确地掌握了fang的不同声调的发音后,就不再继续反复练习了。
在练习zhi、chi、shi的时候,学生在单独练习的时候都可以发得很标准,但是一旦将这三个音连在一起发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发成shi、shi、shi.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不再将它们放在一起练习,而是让学生分开认读,然后搭配其他音节发音。经过一个月的分别练习后,我再将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练习认读,正确率达到了%.以此类推,zi、ci、si我也没有让学生放在一起区分学习,而是让他们分别认读,一个月以后,学生也能很自然地准确区分出来了。我认为,对于易混淆的发音。可以不必让学生一开始就学习准确地分辨,可以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分别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体会和学习,反而能更好地掌握这些发音。
零起点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并非绝对的“零起点”,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会迁移到正在学习的语言当中,但这种迁移更多的是积极的。如本案例中提到的学过德语、法语的学生对si的掌握。对于已学过的语言带来的负迁移我们应进行好好分析,了解偏误来源,找到直观、易懂的方式来展示正确发音。
练习发音时常常需要成组练习,可按发音部位分组,也可按发音方法分组。本案例中的教师提到,把zhi、chi、shi放在一起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发成shi、shi、shi,这说明,学生在发音部位上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主要是发音方法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按发音方法分组,将不送气塞音b、d、g、z、zhi分为一组,将送气塞音p、t、k、c、chi分为一组,而将擦音h、si、shi放在一组。这样练习实际上就是强化zhi、chi、shi的区别。另外,练习发音时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段时间适应,前文也提到过。“发音完全接近母语水平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这是由学习的内在机制控制的”。
再就是由于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同样的语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由于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学生很容易由发音联想到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在学生母语和第二语言中被赋予不雅意义的语音。
汉语中声韵的组合可以多种多样。还有声调可以与之相配,我们并不用担心
因为回避了某个具体的发音而影响学生的语音学习,比如本案例中说的fǎnɡ
和fànɡ,学生只要学会了f和ang的拼合,也知道上声和去声的调值,自然
能发出目标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