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
年初,《刺杀骑士团长》在中国大陆引起了一股村上春树热。而他最负盛名的《挪威的森林》于年问世,三十多年来盛销不衰。
年《挪威的森林》在内地热销,当时的主流文化还是韩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爱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却打开了一个新的爱情视角,有些人我们越想要忘记,越难以忘记。
很多人把《挪威的森林》当做一本黄色小说来看,也许是因为年少不知愁。当人到中年再来读这本书,我发现它既代表着青年人对于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又象征着繁华社会中的孤独,渡边的孤独,绿子的孤独,直子的孤独......象征着那一代人的孤独,他们在荒芜的时代想着自我救赎。
整本书死和性从头贯穿到尾,文章的开头,木月自杀,人们都不理解为什么他会自杀。其实也是由性引起的。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然而两人交往几年却从没做过爱,他们的爱情就如柏拉图爱情一样,在内心的痛苦和孤独下她选择了死来解脱自己。
在木月死后一年直子和渡边在东京相遇,两人自然而然产生情愫。直子陷入了爱与欲的纠结中。倘若她爱的人是木月,为何身体诚实的靠近了渡边,还和渡边发生了关系。倘若她爱的人是渡边,那木月又算什么呢?自己潜意识里一直是爱木月的。
正是这种不确定导致了直子的丧失感和精神崩溃,她已经分辨不清爱是什么了,每日在纠结和挣扎中度过,最终直子不辞而别住进了疗养院。
向死而生:最勇敢的生命
村上在小说中明确指出: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死亡悲剧从来就不应只是当做悲剧,还应引起人们对死亡的释怀和宽容。
直子面对死亡,试图做的是反抗。先是多年前叔叔的自杀,后是姐姐的自杀,最后是木月的死,他们都是直子生命中极亲密的人,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很开朗的人,明明都看似对生活充满活力的人,却都在某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给了直子的心里留下无法磨灭的对死亡的吸引,导致了她最终摆脱不掉的精神疾病。
绿子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喜欢她的真实,她的率真,她的真情,她的不服输,她的自由。实际上,绿子很简单,喜欢她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在那个时代,恐怕只有绿子不曾迷失自己。对书中其他人来说,绿子是一片绿洲,是孤独的沙漠上拯救干涸的希望。他拯救了渡边,她身上那种来源于心底的快乐与真实。
为什么说这部小说回去的这么大的成功,也许是因为村上春树对青春的描写又是那么的到位,他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的作家,他那轻盈的笔触、纷繁的意象不正是青春本身吗,充满幻想、又如此纯真。
《挪威的森林》影片中的背景虽是日本,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代表具有普遍性,他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一边是心理压力,一边是内心无处安放的迷失,如何进行自我救赎值得人深思。
《挪威的森林》告诉我们:人生需要经历,经历痛苦,经历爱情,经历心灵的洗礼,才会成长起来,而青少年的内心需要信仰和精神的力量,当我们遇到困境时,可以从阴霾中走出来,应该用豁达的胸怀去面对生活。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片森林,我们总要学着长大,独自一人,风雨兼程。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链接即可购买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30周年纪念版)(版)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1.1购买已下架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148.html